暖暖安德宮 秘藏洋人漢服像

基隆市暖暖老街旁擁有200多年曆史的安德宮,宮內有1尊「長得像洋人卻穿着漢服」的雕像,即是先民遭荷蘭人殖民統治透過雕像「無言的抗議」。(基隆市議會議長童子瑋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基隆市暖暖區曾是北臺灣早期貿易重鎮之一,在暖暖老街旁擁有200多年曆史的安德宮是當地宗教信仰中心,基隆市議會議長童子瑋前往安德宮參拜,分享廟埕內的石板路、石獅子及從大陸江西景德鎮跨海運來的香爐,皆是清代留下來的珍貴文物,此外,宮內天花板橫樑有1尊「長得像洋人卻穿着漢服」的雕像,即是先民遭荷蘭人殖民統治透過雕像「無言的抗議」,展現出歷史不爲人知的一面。

安德宮鄰近基隆河位於暖暖火車站旁,始建於清朝嘉慶6年(西元1801年),迄今已有200餘年歷史,見證當年基隆河仍能航行時的榮景。廟前廣場聳立10面篆刻碑林,其中可見醒目的「武魁」字樣,爲當時錄取武舉人的賀詞,碑林則有清代參與中法戰爭的武魁王廷理及臺灣水彩畫先驅倪蔣懷等人作品。

童子瑋表示,雖然安德宮經過幾次整修,外觀已不同於最初,但廟埕的石板路、石獅子及從景德鎮來的香爐,全是清代留下來的文物。

他指出,安德宮還有個特別的小細節值得注意,宮內天花板橫樑上藏着1尊長得像洋人卻穿着漢服的雕像,這是因爲當年荷蘭人殖民統治臺灣,讓百姓「敢怒不敢言」,便用這種隱喻的方式表達抗議。

童子瑋還分享,安德宮兩邊門上的橫聯「筆山拱北」與「溪水流東」也有意涵,因爲從安德宮往暖暖水庫方向看,山脈狀似筆架,而暖暖溪原本北向注入基隆河時卻突然往東流動,於是形成對聯,十分富有詩意。

他強調,安德宮是1間有歷史也有在地故事的廟宇,承載地方文化與人情味,更是暖暖珍貴的資產,值得被持續守護,推薦民衆假日若有機會到暖暖一遊,不妨來安德宮參拜,感受深厚的人文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