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總監和前夫詐騙公司8000萬元,“藍鯨”破案護企
女子與前夫合謀,詐騙公司資金超8000萬元後,逃往境外。自以爲天衣無縫的他們沒有想到,“藍鯨”已牢牢將兩人盯住。
近期,青浦區一家電商企業通過“藍鯨”護企工作站向警方報案稱,公司員工王某存在詐騙公司資金的重大嫌疑,對方現已失聯。
這家電商企業,主要爲供需雙方提供網絡交易平臺。2022年6月起,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擔任平臺銷售總監期間,爲牟取不法利益,與前夫朱某合謀在平臺註冊了多個虛假採購賬戶,下單後,指定由朱某實際控制的公司供貨。
隨後,兩人僞造、上傳貨物簽收證明、付款憑證等,製造交易成功並已完成支付的假象,騙取平臺向供貨方朱某實控的公司賬戶支付結算交易費用。事實上,供貨方未實際供貨,採購方也未實際付款。截至案發,王、朱兩人在平臺累計虛假下單300餘筆,詐騙公司資金超8000萬元,非法獲利3000餘萬元。
2024年9月,依託國際警務協作,出逃境外的王、朱二人被遣返回國。目前,二人已因涉嫌合同詐騙被青浦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藍鯨”是上海公安經偵部門會同市工商聯建立的護企工作站,也是上海警方護航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具體抓手。上海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助理陸敏韡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上海公安經偵部門會同市工商聯建立的“藍鯨”護企工作站線下服務與“滬企管家 護企有我”線上專窗,已被納入本月初發布的“上海優化營商環境8.0行動方案”。
近一年來,“藍鯨”助力警方發現並破獲經濟犯罪案件1900餘起,保護了200餘個品牌合法權益。
2024年上半年,上海某知名潤膚霜品牌飽受假貨困擾。向普陀區“藍鯨”護企工作站反映後,警方發現,製假售假團伙竟不止一個。以吳某爲首的犯罪團伙,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在沒有取得品牌方授權的情況下,吳某團伙以生產加工自營產品爲由,委託一家生產普通護膚品的代工廠生產加工無品牌標識的潤膚霜;同時,指使他人仿照品牌正版樣式設計、製作包材模具,並租用廠房作爲組裝窩點,貼牌貼標。吳某還將通過網絡結識的犯罪嫌疑人麥某、劉某二人發展成爲分銷商,通過他們開設的網店,對外銷售假冒商品。截至案發,以犯罪嫌疑人吳某爲首的犯罪團伙共計售出假冒潤膚霜4000餘件,涉案金額近百萬元。
截至2025年2月,在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指導下,普陀警方針對假冒該品牌潤膚霜售假團伙已開展3批次集中收網行動,先後偵破3起製售假侵權案件,共搗毀製售假窩點6處,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涉案金額達500餘萬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