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工作又顧家 想到生養就卻步
衛福部「十五至六十四歲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指出,臺灣女性在家庭經濟中的地位逐漸提升,由女性作爲主要經濟提供者的比率,已從二○一九年的百分廿四點二升至廿九點一,與配偶或同居伴侶的百分卅點一幾乎持平,顯示不少家庭已由女性撐起「經濟半邊天」。
然而,女性的薪資待遇仍明顯落後於男性。報告顯示,近一年有收入的婦女佔百分之七十八點六,平均月薪爲三萬七五一一元,以卅五至四十四歲的族羣收入最高,約四萬○八○二元。多數有收入的女性會提供家用,平均投入家庭開銷比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一。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二○二四年女性平均時薪爲三二七元,僅爲男性三八九元的百分之八十四點二,性別薪資差距百分之十五點八。
在不想生育的女性中,有六成表示「經濟負擔太重」是主要原因。立委範雲說,女性一方面要在職場拚搏,另一方面又被社會期待承擔照顧家人、公婆與伴侶等責任,「雙重壓力」成少子化的隱形推手。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楊書瑋表示,女性勞參率雖持續上升,但女性仍難以擺脫家庭照顧者的角色,因從數據來看,卅歲以上的女性,多是進入婚姻的年紀,明顯勞參率下降。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洪惠芬說,近年育有三歲以下子女的女性勞參率稍微增加,顯示家庭的經濟、性別分工已出現鬆動,但女性薪資玻璃天花板仍在,使夫妻選擇誰要請育嬰假時,優先犧牲女性。
範雲說,臺灣女性在家庭經濟與照護貢獻度,一直以來都遠高於男性,如何給予女性公平的升遷機會與待遇,是當前最急迫要改善的問題,改善家庭分工刻板印象,強化性平教育,纔是改善少子化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