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三農”縣域貸款仍在發力,高管預判下半年淨息差邊際趨穩,個貸風險整體可控|直擊業績會
財聯社8月29日訊(記者 彭科峰)今日晚間,農業銀行在京發佈中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農行淨利潤、營業收入保持“雙正增長”,其中,淨利潤1399億元,同比增長2.53%;營業收入3698億元,同比增長0.72%。
在同期舉辦的2025年中期業績發佈會,行長王志恆、副行長林立、王大軍等高管出席,並就淨息差走勢、貸款質量、“金融國補”等問題與投資者進行交流。
“三農”縣域貸款仍在發力,預判下半年淨息差將呈現邊際趨穩態勢
今日晚間,農業銀行相關高管介紹,今年上半年,農業銀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定。不良貸款率1.28%,較年初下降2BP。逾期貸款率1.22%,保持較低水平,逾期不良比95.11%,不良貸款認定標準嚴格。關注貸款率1.39%,較年初下降1BP。撥備餘額保持萬億元以上,撥備覆蓋率295%。
此外,至上半年末,農業銀行總資產已達46.9萬億元,其中貸款總額26.73萬億元,新增1.82萬億元,增速7.3%。其中,個人貸款餘額9.31萬億元,新增4932億元。對公貸款餘額15.44萬億元,新增1.30萬億元。金融投資14.4萬億元,新增5913億元。
行長王志恆指出,上半年該行“三農”縣域貸款增速持續高於全行,其中縣域貸款餘額10.77萬億元,新增9164億元,增速9.3%,高於全行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領域貸款餘額分別爲2.70、2.44萬億元。
對於行業關心的淨息差問題,王志恆指出,預計下半年該行的淨息差將呈現邊際趨穩。從資產端看,雖然上半年LPR的下行,進一步推動存量貸款的重定價,貸款的收息率仍存在下行的壓力,但通過上半年總量合理增長、結構持續優化以及堅持風險定價的原則,加強貸款產品的差異化和精細化定價,農業銀行努力穩定貸款的收息率。
王志恆認爲,隨着存款逐步到期和重定價,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能的持續釋放,加上同業負債成本跟隨政策利率進一步下行,有望帶動全行負債端的付息成本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穩定息差的水平。
普惠小微貸款等風險可控,目前已組織“雙貼息”工作專班
對於業內關注資產質量、貸款風險等問題,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等人也作出了公開回應。林立指出,整體判斷,目前房地產貸款風險基本穩定。農行正在圍繞“三大工程”、“房地產去庫存”等開展工作,並持續加強房地產項目風險精細化管理。“6月末,地產貸款不良相較年初下降約0.05個百分點。”此外,對於普惠小微貸款等個人類貸款,上半年末不良稍微有所上升,但整體風險依然可控。“目前我行信用卡不良也處於同業最優水平。”
此外,林立還表示,目前個人消費貸款目前期限由最長的五年延長到七年,對暫時遇到困難但具有良好還款意願的客戶,該行也提供了無還本續貸等多樣化續貸的工具。同時引入公積金、社保、個稅等數據,爲客戶申請貸款提供更多便利,更好滿足居民多層次、差異化消費金融的需求。
針對近期國家推出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的“雙貼息”政策,目前農業銀行專門組織了工作專班,抓緊制定具體的操作規則,同時也調整研發了相關的科技系統,加強了對員工的培訓、宣介等方面的工作,精心做好組織實施,確保國家好的政策,精準高效傳導到消費者。
“上半年,農行的貸款投放保持總量增長、結構均衡的原則。下半年還將延續這樣的趨勢。下半年將聚焦‘三農’領域,積極對接各地的城市更新行動,並持續挖掘縣域消費的貸款投放。”王志恆最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