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就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和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答記者問
來源:黑龍江省大豆協會
爲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融合,有效支撐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和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遴選制定工作。近日,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就編制發佈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和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主要考慮、內容特點以及推廣應用等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問發佈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和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要求,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和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大面積提升糧油作物單產,良種是基礎。近年來,隨着農作物育種技術加速研發應用,我國品種選育水平持續提高,育種目標已經從過去主要追求高產轉向高產、優質、綠色並重,品種類型不斷豐富,優良新品種不斷涌現,保障了農業生產用種優質多樣需求。但一些新品種新技術未及時在生產上推廣應用,一些品種較多也給農民科學選種用種帶來一定困難,迫切需要加大推廣推介力度,幫助農民科學選種、正確用種。今年,農業農村部緊緊圍繞生產急迫需求,以糧油、蔬菜等作物爲重點,編制了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同步發佈一批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旨在推進“四良”融合,充分挖掘良種良法增產潛力,把作物單產和質量水平提上來,持續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其中,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主要依據農作物品種推廣規律和更新換代週期,將品種分爲骨幹型、成長型、苗頭型和特專型4種類型予以分類推介,農業主導品種每年發佈,主要是加快農作物、畜禽、水產等領域生產上表現優異、已有推廣基礎的品種推廣應用。
問: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5年)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具有什麼特點?
答: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5年)聚焦“糧袋子”、“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等重要農產品,在2023年發佈10種作物基礎上新增了11種作物,共遴選推介21種作物、326個優良品種,具有“兩突出、三注重”的特點。
一是突出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需要。聚焦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品種需求,遴選出一批生產上推廣面積大、單產水平高、耐密抗倒伏、綜合抗性好、適宜機械化的突破性糧油品種。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等糧油作物品種入選目錄191個,佔比近60%。水稻、小麥、玉米骨幹型品種區試畝產超過大田平均畝產20%以上。
二是突出滿足當前生產急需。落實“以種適地”要求,遴選了一批耐鹽鹼、短生育期的突破性新品種,爲綜合利用鹽鹼地、南方冬閒田擴種糧食和油料作物提供品種支撐。應對近年異常氣候增多、病蟲害頻發重發態勢,重點將耐高溫、抗褐飛蝨水稻品種,節水抗旱、抗赤黴病小麥品種,耐高溫、抗鏽病莖腐病玉米品種,以及耐漬、抗根腫病油菜品種等納入推廣目錄。
三是注重落實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要求。首次將糖料、雜糧、西甜瓜、果樹等11種重要特色作物納入推廣目錄遴選範圍,實現了糧棉油糖、瓜菜果茶作物種類全覆蓋。從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遴選了優質小米、菜用甘薯、哈密瓜、薄皮甜瓜、水果黃瓜、釀造高粱等百姓生活喜愛、消費市場歡迎、發展前景好的特色品種。
四是注重促進重大科技專項研發與成果推廣應用有效銜接。推廣目錄遴選過程,與農業科研育種項目、國家育種聯合攻關、重大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項目等相銜接,將抗稻飛蝨水稻、抗赤黴病小麥、耐密宜機收高產玉米、高油高產高蛋白大豆、高產高油油菜、高產高糖甘蔗等育種創新攻關最新成果納入重點推介範圍,促進突破性育種創新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
五是注重加快品種更新換代。按照品種推廣應用生命週期的一般規律,推廣目錄共遴選出骨幹型品種126個、成長型品種102個、苗頭型品種68個、特專型品種30個。既有當前生產上主推的骨幹品種,也有體現發展趨勢的成長型、苗頭型品種和符合產業急需的特專型品種;既可以幫助指導農民科學選種,也可有效引導新品種選育方向,加快推動品種更新換代。
問:2025年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2025年農業農村部同步發佈了133個主導品種和143項主推技術。其中,主導品種包括67個糧油作物品種、37個經濟與園藝作物品種、17個畜禽(蠶)和牧草品種、12個水產品種,近3年在高產穩產、抗病抗逆以及品質方面都有良好表現,符合相關條件的還納入了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主推技術包括68項作物綜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31項畜禽水產飼養繁育與疫病防治技術、25項農業機械化與農產品加工儲運技術、19項農業資源循環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近3年在輕簡化、機械化、信息化以及高效種養、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涵蓋了植物工廠加速育種、智能高效養殖一些技術應用新場景。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將聯合有關科研院校和企業,開展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集成示範和推廣應用,促進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儘快應用於農業生產,引導農業勞動者和農業生產經營加快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爲大面積單產提升注入農業科技力量。
問:當前選育推廣品種多,除發佈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和主導品種,還將採取哪些措施加強品種跟蹤評價?
答:針對當前一些品種數量較多、但突破性品種偏少,育種成果多、但大面積推廣應用較少等問題,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抓好農作物品種全鏈條管理,決定從2025年起開展爲期三年的專項行動,強化審定登記品種動態管理,在發佈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和主導品種的同時,加強審定登記品種展示評價,篩選推介優良品種,及時清理撤銷仿冒侵權、沒有推廣利用價值、存在明顯缺陷的品種。一是深入開展品種展示示範和跟蹤評價。依託國家和省級品種展示示範網絡,分作物、分區域開展品種展示示範,做好品種跟蹤評價,將苗頭性優良品種納入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主導品種予以重點推介。結合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指導各地立足實際舉辦看禾選種和實地觀摩活動,現場推介優良品種。二是持續開展“仿種子”清理。近年來,業界十分關注“仿種子”問題。所謂“仿種子”是指對某個品種或親本進行簡單修飾、模仿改良而成的品種,這一類品種與原品種沒有顯著區別,甚至可能盜用他人親本,仿冒、套用他人品種,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不利於種業自主創新、原始創新。2021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建立了“仿種子”清理工作機制,利用品種DNA分子指紋檢測技術,目前已基本完成向日葵、黃瓜、甜瓜“仿種子”清理,後續還將逐步擴大作物清理範圍,加強登記品種真實性監管,嚴厲打擊仿冒侵權行爲。三是加大審定品種撤銷退出力度。進一步健全品種退出機制,對於生產上審定多年但沒有推廣面積的品種或在生產上不再推廣的品種將逐步有序退出市場,並將相關種子樣品收入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及國家農作物品種標準樣品庫長期保存,對於存在明顯缺陷或生產風險的品種以及存在弄虛作假、仿冒侵權的品種堅決依法予以撤銷,後續將進一步加大品種撤銷力度,讓品種審定“有進有出”成爲常態。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