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風險 腎病居農保支出榜首
過去10年,我國農保人數減少近百萬人,總醫療費用卻維持在1000億元左右,其中腎臟疾病數十年來皆爲支出第一。示意照,非新聞事件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10年,我國農保人數減少近百萬人,總醫療費用卻維持在1000億元左右,其中腎臟疾病數十年來皆爲支出第一。學者指出,農民腎臟問題與長期暴露於用藥環境具一定關聯,國外亦有所研究,但臺灣推廣不足,農業部與勞動部對於農民職安都缺乏關注,導致成爲三不管地帶。
農業部統計,2013至2023年間,農保人數從280萬人下降至184萬人,減少96萬人,但總醫療費用卻沒有同比例減少,平均醫療費用支出從2013年的3.67萬點上升至2023年的5.63萬點。腎臟方面疾病,2013年支出94億元、2023年支出89億元,雖然略有下降,但仍高居農保支出榜首,且遠超排名第2的糖尿病。
成功大學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秀玲提到,引發腎臟疾病的成因非常多,例如長期處於熱環境中,而農藥的影響亦不可忽視。過去研究曾發現,特定農藥如除草劑「嘉磷塞」,能夠在一般民衆的尿液中檢測出代謝物,所以身處第一線的農民,即便佩戴口罩、穿着雨衣、依風向作業,也難以避免接觸。
雲林縣方姓老農表示,當然害怕農藥會對人體造成的影響,自己長輩晚年便是受腎臟疾病所苦,也有肺部相關疾病,因此後來都會穿雨衣、戴口罩才噴灑農藥,也會看順風時纔會進行作業,但在天氣悶熱時,雨衣根本穿不住,最後也是脫掉,最後坦言「看醫生都是等身體不舒服了纔去看」。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指出,果樹農民向果樹頂端噴灑農藥時,約有3成農藥會落回自身,並被皮膚快速吸收,即便現在宣導要佩戴口罩、穿雨衣,但在高溫下穿着雨衣,農民的體溫將升高至40度,反而可能導致熱衰竭,口罩效用也微乎其微,「若有人提出這種防護措施,實在是不夠內行。」
陳秀玲說明,目前政府推動溫網室農業,而農民在溫網室內栽種雖然還是會噴灑農藥,但與傳統耕地比起來仍有減少。研究團隊針對80位農民進行尿液檢測,結果發現其檢測結果確實有所降低,也進一步證實農藥用量的多寡,將影響農民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