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戴熊鈴 拽著喇叭纔敢上工

體重約五十三公斤的阿嬤熊出沒在花蓮卓溪鄉海拔兩百多公尺的養蜂場,現場蜂箱遭毀損。圖/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那一陣子我腳都綁鈴鐺,告訴牠:我要來囉,很緊張,因爲也跑不過牠。」布農族人古麗莉跟丈夫陳文德在花蓮卓溪石平部落有五個大型雞舍,極盛時養了三、四千只雞。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短短不到半年兩度遭同只黑熊入侵,損失了四、五百隻雞,回想黑熊頻繁造訪的那段時間,古麗莉還是餘悸猶存。

根據林保署監測數據,這幾年黑熊族羣逐步擴張,這對就在玉山山腳下的花蓮卓溪鄉民而言,特別有感。光今年一到四月,當地就有六起黑熊入侵私有地通報事件,黑熊頻頻來到聚落周邊吃蜂蜜、吃雞,最後更演變成吃狗。

黑熊阿里曼.西肯 入侵雞舍掠食吃到飽

今年三月廿一日,林保署花蓮分署玉里工作站接獲卓溪古風村石平部落雞農通報,雞場遭黑熊入侵。這已不是黑熊第一次跑來陳文德的雞舍吃雞,去年十月就遭黑熊「阿里曼.西肯」連續入侵,損失三、四百隻雞。

當時,牠先從靠近山谷、小型的養雞場一路往下掠食,剛開始牠都是吃「全雞」,後來牠逐步移往山下大型雞舍,儼然變成「吃到飽」,後來牠都只咬下雞隻尾部啃食,剩下就丟棄,特殊的食性也被花蓮分署人員私下取了「七里香」的外號。因多次驅趕無效,後來牠被花蓮分署架設的陷阱誘捕,於去年十二月野放。

野放後,追蹤團隊發現牠跑到較深山處入冬,但冬天過後、今年三月再度「回訪」石平部落養雞場。跟去年行爲模式一樣,牠先到部落上方雞農瀋水土緊鄰山谷的雞舍,但剛開始瀋水土並沒意識到是熊,只納悶雞怎麼一直變少,「我在山上養了廿八年雞,狐狸、食蟹獴、黃喉貂都會來吃,怎麼想都不會想到有熊。」

長達十一天時間,阿里曼.西肯白天在附近山谷隱密處睡覺,夜裡就跑到雞舍掠食。牠後來轉戰緊鄰瀋水土雞場下方姪子沈子恆的雞舍,再移到更低處的陳文德雞舍。「我發現地上有很像熊的掌印,我立刻傳給弟弟看,因爲他是獵人。」古麗莉拿手機放大照片,弟弟一眼就確認是熊掌痕,「我跟弟弟說,我們有獵槍,晚上來處理掉。」「不行!不行!」身爲員警的弟弟連忙阻止,並趕緊向花蓮分署通報。

很快地,花蓮分署玉里工作站與附近居民組成巡守隊,從晚上六點到隔天早上六點分兩班,持續以大龍炮、鳴笛喇叭驅趕。但阿里曼.西肯入夜後仍持續入侵雞舍,還被監視器清楚拍下牠叼着雞「外帶」從容離去的身影。花蓮分署改變原本的驅趕策略,三月廿六日啓動誘捕程序,三月卅一日,阿里曼.西肯被發現受困於民間架設的陷阱,再次被送到野灣照養。

爲了照料數以千隻的雞,陳文德夫妻跟兒子每天早、午及傍晚輪流分三班前往雞舍工作,在阿里曼.西肯持續滋擾的期間也不例外,「沒辦法,還是得去整理啊。」古麗莉說,她都是隻身前往,一次要待上兩到三小時,那段時間她腳上會戴熊鈴、懷裡緊緊拽着驅熊喇叭纔敢上工。

黑熊落網送照養 居民憂野放後又回頭

對於中正部落發生激烈的人熊衝突事件,相隔廿多公里外的雞農們都很關注。問古麗莉她會不會害怕同樣事件又上演?「當然會啊!」她說,聽說吃他們雞的黑熊還是會野放,「很擔心會不會兩、三個月後又跑回來?」

但由於阿里曼西肯年輕健壯,專家建議再嘗試一次野放,六月廿四日花蓮分署舉行野放說明會,居民有疑慮,經分署溝通、強調會做好監控,居民最後同意「再給牠一次機會」,預計七月初在距離石平雞場約廿六公里的中平林道野放。

雞農古麗莉在黑熊阿里曼、西肯滋擾期間,每天腳上戴着熊鈴及攜帶驅熊喇叭纔敢上工。圖╱花蓮分署提供

像古麗莉夫妻的大型養禽場在卓溪山區就有數處,隨黑熊下山次數愈來愈頻繁,食物管理成爲一大難題,尤其是山村居民賴以維生的大型禽舍,常成爲人熊衝突的引爆點。不少人質疑,爲何不遷走養禽場?甚至認爲不該在山邊養雞。

鼓勵業者設電圍籬 林保署補助四分之三

「這不是我一戶遷走的問題,爲了一隻熊,大家都不能生存。」對於外界的批評,古麗莉有些激動。既然不能遷走,事後有沒有增設防治黑熊入侵的設施,古麗莉說,他們家的沒有,但後來山上的養雞戶有裝電網,「可是好貴,要花二、三十萬,要賺很久、很久呢!」

林保署爲鼓勵職業型家禽養殖場採用電牧器式電圍籬,會補助農民四分之三費用。由於瀋水土雞舍當時已被黑熊入侵,花蓮分署緊急全額補助十萬元協助施作,之後也將邀其他尚未施作的雞農前來觀摩,也會補助四分之三。

陳文德的放山斗雞在臺東池上市場小有名氣,記者詢問古麗莉有沒有把「黑熊認證的雞」當賣點?她說,有客人會問「雞是你們自己養的嗎?」她就會說,「你有看新聞嗎?那隻熊就是來吃我家的雞,確實是我自己養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