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最近有些“苦”,首富鍾睒睒冤不冤?
手工勞動/挖哥
手工編輯 /角叔
出品/獨角獸觀察
“捧”娃哈哈,“踩”農夫山泉,這波風潮在鍾睒睒發公開信後,依然還沒有停息的跡象。
2月28日,在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追思會上,作爲同城對手,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也來了,他在靈堂叩拜弔唁,敬獻花圈。
但他當時應該不會想到,因爲宗老先生的去世,一場輿論風暴會降臨到他和他執掌的農夫山泉上。
2月25日,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因病去世,一開始,輿論集中在對宗老先生的追憶和緬懷中。
白手起家、生活簡樸、善待員工、守住民族品牌……關於宗老的一些細節也開始在網上流傳,比如一年個人消費不到5萬、不辭職45歲以上員工、在患病期間依然親力親爲……
2020年,娃哈哈在杭州上城區動工興建員工人才公寓,總投資9.42億元。娃哈哈成立至今,總共爲員工分配房屋1553套。
在2月28日追思會上,前來悼念宗慶後的,有很多在娃娃工作的前員工,更多的是與宗老素昧平生的人,他們都是被宗老的人格魅力感動來送最後一程。
這些對宗老的懷念很快轉化成對娃哈哈產品的支持,很多地方超市的娃哈哈產品賣斷貨。
2月28日,娃哈哈官方旗艦店在沒有開直播情況下,但店鋪銷量漲超500%,賣得最好的商品爲娃哈哈AD鈣奶。
潑天的富貴,讓娃哈哈社交平臺官方旗艦店發佈公告建議大家理性消費,按需購買。
如果到這,網友還只是單純地捧娃哈哈,但很快,歷史上與娃哈哈有過糾葛,也是目前瓶裝水市場第一的農夫山泉被劃入了“大反派”。
網上開始傳出“鍾睒睒曾是娃哈哈品牌的省代理,因爲衝貨被娃哈哈開除”“鍾睒睒的第一桶金來自娃哈哈”、包括“鍾睒睒的兒子是美國籍”也被詬病。
就此,這波風波從追捧娃哈哈,發展到踩踏農夫山泉,從對宗慶後的追思,發展到對鍾睒睒的聲討。
根據藍鯨媒體統計,自2月28日起,農夫山泉官方旗艦店連續5日銷量暴跌,較風波之前日銷售額跌幅超90%。3月3日單天銷售額僅有5萬元,而此前2月27日單天銷售額超過100萬元。
在港股上市的農夫山泉股價,從3月1日開始,也是連續大跌三天。
作爲“當事人”的鐘睒睒並非等閒之輩,自2021年以來,他已經連續三年成爲中國首富。胡潤百富榜2023顯示,其身家高達4500億元以上。
這個一向低調的首富,在3月3日晚間,罕見地通過農夫山泉公衆號發佈了《鍾睒睒:我與宗老二三事》。
在文中,鍾睒睒對網上一些流言做了澄清。
對於“衝貨被娃哈哈開除”的說法,鍾睒睒解釋,這實際上是一句玩笑話引致的誤會。他表示自己從未在娃哈哈領薪,更談不上因衝貨被開除。
鍾睒睒也否認了第一桶金來自娃哈哈的說法。他表示,自己的第一桶金來自1990年在海南成立的大成窗簾公司。當時,他藉助海南房地產熱的機遇,將杭州生產的窗簾布運到海南銷售,並逐漸將窗簾業務發展到北京等地。
那麼,鍾睒睒到底冤不冤呢?
某種程度上,鍾睒睒確實有些冤,網上流傳各種版本多是陳年舊事,曾經劍拔弩張的娃哈哈與農夫山泉也早握手言和。
也難怪鍾睒睒會說:“未曾想,借宗老離世,網絡上卻出現了大量對我個人及農夫山泉的詆譭,這絕非宗老所樂見。”
但也可以說,鍾睒睒不冤。
這波輿情一開始是對宗老本人的緬懷,當發展到把宗老與其他企業家做對比時,高下立判。
作爲消費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判斷,選擇買娃哈哈,不買農夫山泉也是個人權利和情感傾向。
事實上,在農夫山泉的發家路上,媒體人出身的鐘睒睒自己就是一位擅長利用輿情的營銷高手,從用“農夫山泉有點甜”“不生產水,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些slogan向消費者灌輸,到通過水仙花實驗對比、動物實驗這些並不具備權威科學性的對比,來證明天然水比純淨水有優勢,給自家的天然水造勢。
可以說,在製造輿論熱點上,鍾睒睒長袖善舞,獲益頗多。
不知道鍾睒睒有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摔了一個大跟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