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初選╱曼達尼亞裔支持者最多 拿下2大華社

州衆議員曼達尼以43.5%的得票率居首位,領先前州長葛謨近八個百分點,篤定獲得民主黨提名。(記者尤昱程/攝影)

紐約市民主黨市長初選24日晚間公佈首輪計票結果,得票領先的現任州衆議員曼達尼(Zohran Mamdani)獲得了亞裔選民的壓倒性支持,更拿下了曼哈頓華埠與布碌侖(布魯克林)華社等地區。

曼達尼當晚在皇后區長島市舉行屋頂勝選派對,並引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名言表示「事情完成之前,往往看似不可能」。

曼達尼1991年出生於烏干達。父親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母親是電影製片人,均爲印度裔。曼達尼五歲時與家人搬到南非,七歲時搬到紐約市。作爲進步派代表,曼達尼政策主張包括凍結租金四年、2030年前將最低時薪提高至30元、推行免費公車與市營超市等;中間派的前州長葛謨則主張以開發應對住房危機,反對過度限制租金,並提議至2027年將最低工資提升至20元等。

據艾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 Polling)民調,亞裔中有高達79%支持曼達尼,在所有族裔中最高。選區數據顯示,曼哈頓華埠55%的選民支持曼達尼,26%支持葛謨;布碌侖日落公園則爲61%比24%。相對地,法拉盛則略爲傾向葛謨,支持率爲44%,略高於曼達尼的42%。

民主黨65D區領袖於金山評估,租金政策或是本次華埠選民傾向支持曼達尼的原因。他表示,法拉盛以屋主、小房東居多,租客比例相對低,因此較傾向支持葛謨;而華埠租客比例較高,更關注租金與社會福利,自然更支持曼達尼。但於金山也表示,曼達尼的政策「好看、好聽、但吃不到」。「很多人不滿加租,他提出不加租,那房東怎麼辦?要不要減地稅?他沒有一套完整配套措施。美麗的圖畫大家都會畫,但是不是桃花源就不知道了。」

布碌侖一位不具名的社區人士表示,布碌侖有許多年輕選民、大學生與新一代移民參與投票,或是本次布碌侖華社曼達尼票倉的主力軍。「他們主要看中曼達尼對移民、住房、免費公車、教育與醫療的主張。他推進的社會主義理念,如富人應幫助窮人、縮小貧富差距,年輕人特別認同」。

幫助曼達尼在亞裔社區助選的州參議員劉醇逸表示,曼達尼的逆襲,很大程度上來自亞裔選民的支持,當亞裔社羣受到激勵、被組織起來並擁有權力時,確實有能力在最激烈的選戰中成爲關鍵力量,扭轉局勢。前州衆議員牛毓琳則表示,要感謝劉醇逸、唐人街住客協會(CAAAV)等亞裔組織一同站出來,她認爲,亞裔社區對此次選舉都感到振奮,積極出來投票,也將選出紐約市第一位亞裔市長。

根據規定,參選人須取得超過半數第一順位選票纔可直接成爲黨籍候選人。市選舉委員會預計於7月1日(週二)公佈完整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