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還能走多遠?機構預測“至少到2027年”、散戶“回本就想跑”

“前段時間,雅江水電站概念股暴漲,在座各位賺到錢了嗎?”

在近日的一場投教活動上,主講嘉賓向臺下聽衆提出這個問題時,臺下一片靜謐,竟無一人舉手。

“牛市裡賺不到錢,甚至虧錢。”這種疤痕效應正籠罩在散戶的頭頂。這段時間,上證指數站上3700點且爲突破3800點而蓄力時,“慢牛”行情已成爲機構的共識,各家券商均認爲,這波行情起碼還要再延續個一兩年。

然而,散戶的期待值卻明顯低了很多,在社交平臺上,“這輪牛市什麼時候結束”成爲當下討論的焦點,有人認爲4000點是牛市的起點,也有人認爲,4000點也可能是牛市的終點。

在質疑聲中開始,在興奮中結束

“這段時間,很多投資者非常焦慮,由於過去幾年熊市糟糕的記憶,市場漲一點就跑,跑了之後發現市場繼續走強,又要追回來,然後再跑,反覆操作。”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說,要想走出這種焦慮,一個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就是,知道市場的頂部在哪裡。

然而,很難有人能夠精準預測牛市的頂部。一場牛市,往往在人們的質疑聲中開始,在興奮中結束。歷史數據就成爲了預測本輪牛市的一個重要的參考項。

張夏以萬得全A指數作爲統計,將1999年至2024年劃分爲5個時間段,提出了五年週期論,在這個論述中,年份“逢4逢9”都是指數的底部區域,比如1999點、2004年、2009年、2014年、2019年以及2024年,萬得全A指數均在底部區間。底部之後,指數在兩年半至3年的時間裡會創下一個高點。

“當我們有了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和框架後可以推測,2027年之前應該指數都不會太差,還是上行趨勢。”他說。張夏對於未來的看好也代表當下很多機構的觀點,“我們看好的是A股的長期機會,這波‘慢牛’行情持續時間至少要到2027年。”一位機構人士對記者說。

同時,一部分此前作出保守判斷的券商也在調高預期。如東興證券,在年度策略裡,提出了今年是結構性慢牛行情的判斷,高點在3800點附近,在中期策略裡對行情判斷做出重大修改,提出3400點是行情新起點,A股將會步入一輪中長期慢牛,市場走到目前階段遠未結束。

“從短期來看,市場有望劍指4000點整數關口,進而強化中期慢牛的敘事,同時有望進一步激活場外資金對A股的配置熱情,從更長的維度看,我們相信中國股票市場會創出新的高度。”東興證券稱。

但部分散戶卻不這麼認爲。近段時間,在社交平臺上,“這輪牛市什麼時候結束”是當下討論的焦點,有人認爲4000點是牛市的開始,也有人認爲,4000點是牛市的結束。

“這行情我看着不太對啊,漲得太兇猛了,不斷創新高,再這樣下去,牛市很快就結束了。”一位投資者稱。

也有投資者說,自己的股票還沒回本,回本了就跑。“這個點已經不知道怎麼買票了,板塊輪動太快了,個股價格已經很高了,一不小心就被套。”

“一想起2021年3700點開始下跌,會不會再重來一次,我就猶豫要不要清倉。”一位投資者寫道。

這輪牛市動能基於新邏輯鏈

市場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張夏認爲,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原因是,過去幾輪大牛市,通常伴隨着經濟高速增長和上市公司盈利加速改善,唯一一個例外是2015年,進入牛市二階段完全是槓桿資金趨勢的自我強化或者正反饋。

“過去所期待的這種經濟改善和盈利改善目前還沒有發生,所以造成很多人對當下的市場沒有很大的信心。”他說。

所以,這就回到了這輪牛市誕生的催動因素以及爲何與過去不同。華西證券分析師李立峰認爲,這一波中長期“慢牛”是由制度改革、資金結構優化和經濟動能轉換共同驅動的。

張夏認爲,本輪牛市進入了第二階段基於全新的邏輯鏈,過去,中國經濟高增長高波動,企業盈利以後更傾向於擴大再生產,形成巨大的資本開支而非分紅。所以,股民想要賺錢只能低買高賣。如今,中國經濟進入低增長低波動時代,企業盈利以後,考慮到市場需求沒有明顯改善,所以更傾向於不再擴大再生產,而是用於紅利分配,於是中國股市具備了長期持有的價值,所以,這輪行情是上市公司內在價值驅動的。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開通過覆盤美股(2000年至今)、印度股市(2002年至今)、日股(2014年至今)的趨勢性或階段性長牛後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爲,這三個市場的長牛均爲溫和上漲,而非高增長、低通脹的基本面“理想組合”,共性特徵在於居民股票資產持有周期長、交易換手低,同時企業通過穩定分紅+註銷式回購向市場注入的資金長期高於IPO、定增與併購重組的融資加和,使市場由“淨融資”轉爲“淨回饋”。

王開認爲,經濟增速是股市長牛的重要基本面因素,尤其對於新興市場而言。然而,對於成熟市場而言,即使經濟增速不高,通過企業盈利改善、寬鬆貨幣政策、公司治理改革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的利好,也能夠支撐股市的長期上漲。所以,股市長牛的驅動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僅僅歸結於經濟增速。

當然,支撐牛市能夠持續的還有一股力量,這就是存款搬家。李立峰認爲,當前居民存款搬家仍處於早期階段,一旦資本市場活力激發,則會產生居民存款搬家現象,從而促進“居民配置資金入市與股市慢漲”的正反饋效應。

申萬宏源分析師韋春澤認爲,居民存款搬家正在萌芽,但尚未全面加速。2021年以來,房地產收益率轉負,居民資金遷出,但由於缺乏中高風險和收益資產,只能向低風險低收益的資產遷移,包括存款定期化、回報稍高於存款的類固收資產,但這些資產的收益率也有中長期回落壓力,居民亟需一類資產替代過去房地產的位置,權益市場有望成爲居民資產配置遷移的下一站。

東興證券研報也認爲,居民存款搬家的空間仍然十分巨大,經濟未來進入新一輪復甦週期的時間節點可能也不會太遠,同時,資本市場制度性紅利不斷顯現,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新質生產力含量不斷提升,市場有望出現業績與指數共振的中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