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職工力量投身高質量發展火熱實踐
來源:內蒙古日報
機械整地、深栽淺埋、降低成本……在通遼市科左後旗治沙造林30多年的朝克吐,紮根一線總結出了一系列造林經驗。
2024年,在自治區總工會與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開展的“三北”工程攻堅戰防沙治沙三大標誌性戰役建設項目勞動競賽中,數萬名像朝克吐一樣的產業工人積極投身防沙治沙一線,確保各項工程如期高質量完成。
過去一年,自治區總工會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密切聯繫職工羣衆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工作優勢,創新開展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勞動競賽大會戰、建設“兩個稀土基地”產業工人在行動推進會、“三北”工程攻堅戰建設項目勞動競賽大會戰、全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工作經驗交流會、全區工會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助力溫暖工程行動現場推進會、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新能源體系”專項勞動和技能競賽推進會、助力自貿區創建工程打造北疆亮麗口岸工會推進會、紀念“安康杯”競賽活動40週年觀摩座談會、助力新質生產力產業工人技能提升行動等“十大行動”,團結動員廣大職工和產業工人積極投身完成好兩件大事的火熱實踐。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紮實推進,廣大職工和產業工人技術技能有力提升。自治區總工會聚焦“五大任務”實施建功立業創新創造建設工程,開展20項全區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舉辦覆蓋81個工種的全區職工職業技能比賽;開展新質生產力產業工人技能提升行動,投入1230萬元培訓1.8萬人次……“咱們工人有力量”的奮進旋律響徹祖國北疆大地。
廣大職工創新潛能、創造活力不斷迸發。各級工會出臺支持職工技術創新工作若干措施,聚焦“四技”“五小”“兩比”,組織職工開展羣衆性技術創新活動,徵集全區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120項,全區職工技術革新項目突破3萬項,發明創造7000項,職工合理化建議20萬件,推廣先進操作法800項,激勵帶動廣大職工立足崗位持續爲企業發展、強區建設作出貢獻。
勞動創造幸福,實幹成就偉業。日前印發的《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2025年工作要點》,在持續助力“六個工程”的基礎上,緊盯“六個行動”部署27項重點工作。
圍繞落實“重大項目謀劃行動”,聚焦自治區已謀劃的重點工業項目組織全區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開展“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徵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組織75個工種的職工職業技能比賽,舉辦5個賽道的班組長大賽,引領帶動全區參與職工100萬人次以上。實施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程,以培養更多工匠人才爲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聚焦八大產業,開展50家國有企業深化產改集中行動,培育建設百家民營企業產改綜合示範點。構建勞模和工匠工作體系,高標準、嚴要求做好全國勞模推薦上報和自治區勞模評選表彰工作;培育50名北疆工匠,示範帶動各級工會培育200名工匠人才。
圍繞落實“助企行動”,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組織1000人次勞模工匠參與,爲中小企業解決2000個現場技術問題,幫助5000人次中小企業職工提升技能水平;實施職工羣衆建功立業、創新創造工程;實施夯基築基工程;開展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試點工作;開展女職工關愛行動;開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推動企業持續發展工作,深入3500家企業開展職工隊伍穩定風險隱患排查化解行動,推動200家新業態企業建立健全協調協商機制;開展元旦春節送溫暖和常態化送溫暖活動,全年走訪慰問各類職工15萬人次以上;深化開展職工困難幫扶項目。
圍繞落實“就業促進行動”,開展“工會幫就業”行動;開展京津冀蒙、東北三省一區跨省區工會以及各盟市間跨區域促就業創業系列活動;開展全年常態化線上線下就業服務項目;開展助力新質生產力產業工人技能提升行動,依託28家內蒙古工匠學院,計劃培訓產業工人2萬人次以上,幫助5000名左右產業工人特別是農牧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羣體提升學歷素質;加強“1+22+N”內蒙古工匠學院體系建設。
圍繞落實“節水行動”,開展全區職工全員全時全域節水行動;組織開展以“節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等爲主題的職工職業技能比賽。
圍繞落實“區域合作深化行動”,助力深化區域協作;深化與京津冀工會合作;開展跨省區職工療休養活動;加強同蒙古國工會聯合會、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工會聯合會、伊爾庫茨克共和國工會聯合會交流合作。
圍繞落實“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創新開展“北疆工人大思政課”;深化“暖邊北疆行”關愛行動,對全區口岸和邊境旗縣工會進行資金補助,組織北疆職工烏蘭牧騎開展60場送文化下基層慰問演出;重點建設30個職工書屋、30個便利型職工閱讀站點和50個勞模書架;實施北疆職工文藝精品宣傳展示;積極構建“大宣傳格局”。(記者 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