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也會高血壓 不良生活習慣造成

年輕人也會高血壓,醫生提醒18歲以上,一年至少量一次血壓。(鄭鬱蓁攝)

高血壓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成爲隱形患者!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19至44歲族羣的高血壓盛行率達8.2%,相當於每13人就有1人罹患。醫師認爲,慢性壓力、睡眠不足、缺乏運動、抽菸、飲酒等生活習慣,都可能造成年輕族羣罹患高血壓風險增加。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指出,全球都出現高血壓年輕化趨勢,他的診間就醫治一名最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僅20歲,顯示這已經不是中老年人才需要擔心的問題。

陳威龍認爲,高血壓年輕化和現代人普遍飲食重口味、熬夜、工作壓力大有關。要降低風險,建議適量減少鈉攝取,過高過低都需避免;過度低鈉反而可能導致「低血鈉症」,甚至可能因此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建議上限爲2300毫克,相當於6公克食鹽,約1平茶匙。

同時,應少吃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培根,並減少使用醬料,如味噌、蠔油、酸菜或泡菜等醃漬品,注意隱藏鈉的來源,如即溶湯塊、泡麪調味粉、雞粉,纔能有效控制鈉攝取。

「高血壓是長期累積的結果,不能等到生病才重視!」由於高血壓多無明顯症狀,僅少數人會出現頭痛、頭暈、心悸、噁心等不適,因此建議18歲以上民衆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壓,若有高血壓家族史或已出現代謝異常(如腹部肥胖、血脂異常),建議每3個月追蹤一次血壓與體重、腰圍、BMI等體位指標;若爲已診斷高血壓患者,建議每日固定時間測量血壓2次並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