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好騙了
關於買房換房、買入退出的邏輯和實操,加上我的微信,我會在直播的時候告訴大家
01
最近看到一個央企的網友吐槽,說 他們部門新招來的3個00後校招生,有2個明確不要北京戶口。
央企每年只有幾個配額,現在哪怕就是博士,家屬投靠也不給配額。全北京又有多少人在熬積分啊,如此珍貴的戶口待遇,居然有人淡然捨棄。
不過想想也對,戶口配額又沒法有償轉讓,自己拿着也沒什麼用,北京戶口又怎麼樣?那還要它幹什麼?
但我還是從這件事裡,感受到了很大沖擊。
這些00後啊,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他們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
比如,曾經令70、80後趨之若鶩的,什麼戶口、學區房、A股、文玩、字畫、郵票、白酒、大廠身份之類,95後、00後們大多已經不接盤了。
爲什麼年輕人不接盤?
本質上是這些東西侷限於小圈子內互炒,既不能產生現金流,又不能全球定價,年輕人看透了而已。
02
我們當前的社會,大多是70、80年代的人主導,但他們多數是不理解95後、00後的。
00後們最明顯最統一的特徵就是:
他們對待生活非常現實、清醒、不幻想,現實到可能在其他年齡段的人看來有些功利。
比如在職場上,我們經常說00後整頓職場,不參加酒局、拒絕加班、不討好領導,主要是這部分年輕人家境尚好,不屑於做這些事情;其次做這些事情,未必能給自身帶來收益。
因此,當做這些事情確定能帶來收益,我相信很多年輕人是另外一個態度。前段時間王自如從格力離職,不少年輕人從最開始的嘲笑自如、嘗試理解自如、最後決定想當自如、最後自愧不如,這樣的態度轉換,其實正好說明了問題。
《滄浪之水》裡有句話個人印象頗深—— “如果你想清高,那就清高到底,無慾無求,倒也混出個境界來,別人也不敢把你小看。你要是想入世, 那就放下架子來入世。怕就怕,混成個四不像啊!清不清,濁不濁,丟了好人的優點,又學了壞人的缺點……
這是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最怕的就是丟棄了曾經視若珍寶的東西,也沒能換得了實實在在的東西……”
也正因爲這般現實、清醒,面對大環境的經濟下行,我覺得年輕人總體是“偏喪”的,大城市的快生活節奏+看不到前途的迷茫,壓垮了年輕人,很多年輕人是越來越沒勁,遠不如父母輩年輕的時候有活力。
我發現一個現象,在各種文藝作品中,
如果作者是70、80後,那麼劇情裡多少會出現一些莫欺少年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命由我不由天之類的情節。
但越是年輕的作者,也就是00後這批人,這種情節出現的就越少。
因爲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信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一套了,他們更相信“活在當下”。
今年高考也有個現象就是,冷門但容易上編制的專業,報考的學生特別多。
前幾年還被70、80後中年人嗤之以鼻的考古專業,被很多人忽視的警察專業,近年分數線越來越高。
有公務編制,旱澇保收,生活穩定,這纔是00後們踊躍報考的真相。
近幾年參軍的在校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原因很簡單:①社會就業難②部隊這幾年待遇非常好
包吃包住,不用動太多腦筋,還能鍛鍊身體,退役還能拿一筆不菲的錢回地方,想想還真香。
03
60後、70後、80後,甚至90後(不包括95後),這幾代人共同經歷了一個幾十年的黃金髮展期,所以這幾代人的性格特點,很相似。
但00後們遇到的是“新常態”。
不管00後做什麼選擇,在一個時代裡努力奮鬥,不擺爛就可以了。
當然,不管什麼時代的人,都要有資產意識,讓自己未來有隨時買車買房的底氣纔是最重要的。
對於現在的房價,我覺得人的內心,多多少少有房價跌到我買得起的纔是合理的想法。
說一個扎心的事實:不管房價多少,大部分人都會認爲有巨大泡沫,但是這大部分裡面的大部分人其實是沒有真正核心資產的。
大部分人對於房價的認知只處於當時的價格體系中,真正的購房者,還是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作者:慶哥
關注樓市的朋友,務必要關注政策,我在直播會繼續解讀,掃碼加企微,能夠聽我分析政策。
另外,未來還想換房買房的朋友,務必加上企微,我還會送你我的三節換房實操課,這是必學的。
迅速掃碼鏈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