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律師涉詐消息頻傳!他曝行業「低薪內幕」:淪詐團免洗筷

▲王至德揭露律師行業的低薪內幕。(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近年來時常傳出年輕律師與詐團合作的消息,每次登上社會版面,總會引起民衆議論。對此,律師王至德揭露行業內幕,指稱現在年輕律師的薪資被壓低,實習期間可能只有2.5萬、受僱律師爲5萬元左右,加上競爭十分激烈,且因爲人數增加,也有許多從業者淪爲詐團的「免洗律師」。

律師王至德指出,律師誓詞強調保障人權與推動公益,但現實中,錄取名額每年新增近千人,使市場律師總數倍增至約1至2萬人,然而案件數未同步增加,造成競爭白熱化。年輕律師實習機會減少,甚至出現「付費實習」情況,薪資水準也從每月約3萬元滑落至2萬5千元甚至更低,就算是受僱律師,薪資被壓低至5萬元左右,與過去的6萬元相比低了不少。

王至德表示,不少年輕律師爲求生存,選擇跳過受僱階段直接獨立執業,卻面臨租金與律師會費等固定支出壓力,且缺乏人脈與經驗,只能透過免費諮詢和法扶案件維持生計。隨着法扶案件門檻提高,且案件數有限,律師間削價競爭愈發激烈,年輕律師積極運用社羣媒體招攬客戶,形成與資深律師明顯對比。

▲王至德揭露律師行業的低薪內幕。(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公益律師形象遭受衝擊,年輕律師多反對公會要求的公益服務時數。有些律師更因收入低迷,涉入詐騙集團活動,替詐團監控車手、泄露偵查資料。檢察官近年嚴查此類泄密案,多爲執業三至五年內的年輕律師。

雖然受僱律師薪資普遍高於其他職業,但社會對律師的高收入期待與實際薪水落差,讓年輕律師面臨價值觀與現實的矛盾,部分人因利誘而踏入犯罪邊緣。王至德指出,年輕律師是否爲生存所迫,或爲追求舒適生活而背離初衷,值得每位律師自我檢視。

此外,王至德分析,過去犯罪集團想拉攏律師,通常是希望對方擔任核心角色,例如擔任法律顧問、直接參與犯罪的核心。不過這一、二年來,與詐團合作的律師,卻是從事「監控車手偵訊」及「把偵查案件的卷宗資料盜出來給詐團使用」等邊緣性工作,聽起來比較沒那麼可惡,實則是被詐團當成「用完即丟」、「可割可棄」的免洗律師。

律師職業原本肩負社會公益使命,但面對嚴峻市場競爭與倫理挑戰,部分年輕律師淪爲犯罪集團的工具,法律尊嚴與職業形象蒙塵。王至德呼籲律師們堅守初心,拒絕淪爲灰色角色,重塑公益本質與社會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