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個月一路順風,賬戶淨值屢創新高。畢竟上證指數從3450突進到3600,指數波動4%,對應個人賬戶應該應該大於12%收益纔算是正常。所以大家可以以此爲標杆看看自己是否處於正常水平。

今天繼續結合持倉聊聊市場格局和投資機會。

市場從5月以來,經過5-6月的混沌期,從6月下旬開始,正式進入季報行情。本來季報行情到了7月末算是接近尾聲,但上週末又搞出個世紀大工程,直接刺激大盤指數突破年內新高。因此,當前做多熱情全面點燃。我覺得短期內不用去懷疑上漲是否牢固,甚至是否存在暴跌可能。

此時可以參考美股走勢,在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即便分子端的企業盈利有瑕疵,也不至於跌太多。而具備想象力甚至有兌現業績能力的行業(比如美股的算力、電力、穩定幣等),則會不斷上漲,漲到你懷疑人生。

今天先分板塊聊一聊。

1、雅江水電的底層邏輯

雅江水電因爲是突發消息,而且潛伏盤多,這周前兩天都沒機會上車。週三分歧,核心標的依然不給機會。今天繼續加大分歧,然而龍頭依舊無法上車。從龍虎榜看,剩下的漲停股,基本就是遊資主控了。

週日做線下分享,我就即興發揮問大家覺得雅江是大題材還是小題材?不少人回答小題材,因爲墨脫髮酵一年多了。但我說,我只看1.2萬億這個數字,就知道是大行情。

所以,媒體解讀的3個三峽、人類史上最大工程,都不過是爲這筆資本開支做了通俗的解讀。

我記得20年炒新能車的時候,研報就說過,新能車是萬億級賽道。若干年過後,2025年,新能車全行業年產值預計4.5萬億。萬億級的賽道,如果按照營收去算,對應的是就是10-30萬億左右的市值增量。如果行業裡面有1000家公司,則意味着平均每家公司的市值增量是100-300億元。你想想,對於目前幾十億的公司而言,要提高多少估值。

同時,市場上敢稱萬億的賽道或行業,也並不多。比如國內的AI,今年四大廠的資本開支,年初計劃也不過5000億左右。算上三大運營商,萬億還差點。

所以,當有人跟你講某個行業或賽道具備萬億以上資本開支還是或產值,直覺就是告訴你,錢來了。

當然,這只是雅江本身的邏輯。大家有沒有想過雅江爲什麼在這個時候提出呢?

本質上,隨着半年報的完全披露,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動力已經出現問題。大摩每週的策略會都說,中國如果不加碼刺激政策,下半年GDP保5是不可能的。因此海外機構普遍給下半年GDP預測在4-4.3之間。

但4這個數字顯然不能完成任務,甚至不能抵抗可能存在的未知風險。在外貿搶出口、消費高基數、補貼持續性存疑、地產量價雙跌的局面下,大基建提前發力,肯定是必由之路。

我相信,雅江肯定不是唯一一個大工程。前幾個月傳的長江大運河等大項目,都會成爲逆週期調節的手段,最終穩住經濟的基本盤。

從這個邏輯而言,未來的基建股、建材股在一波投機行情後,可能會迎來真正的戴維斯雙擊。沒有湊上雅江的熱鬧不怕,等大的分歧過後,建議大家還是要擇機上車。

2、反內捲到底有沒有持續性

理解問題一定要理解到底層,才能看清方向。一樣的,大家有沒有想過爲什麼要反內卷?

表面看是維持企業盈利,促進行業有序發展。但你有沒有想過,真正的內卷只是商品價格?真正的內卷其實不是價格,而是人工成本。如果國家真的執行8小時、5天工作制,企業成本自然上升。企業成本上升了,價格自然就不會便宜。

所以,反內卷最終演變爲漲價,本質上就是借正義的理由行見不得人的勾當。

今年的反內卷,更像2016-2020的房地產漲價去庫存。通過強行拉昇價格,倒逼下游採購原料。最終把產業鏈的利潤,從多數企業和多數人手中轉移到少數企業和少數人手中。實現風險的分散和行業的出清。

這只是其一。其二,去年924政策目標之一就是逆轉通縮。但3個季度過去了,毫無效果。這還是建立在M1連續6個月增長,M1M2剪刀差轉正的基礎上,都不見物價好轉,你想想高層有多着急。

而物價本身也是GDP的一部分。目前我還沒看到CPI\PPI上漲對GDP拉動的定量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CPI\PPI的上漲,必定拉動GDP。

綜上你就看出,無論是以雅江大工程爲代表的投資,還是以反內卷爲名強行扭轉PPI、CPI,核心都是奔着經濟數據去的。而經濟數據之所以重要,背後承載着投資信心和民族自信。

因此你反過來想,如果沒有反內卷,如果沒有雅江,大盤能站上3600嗎?

那誰還說經濟與股市無關,是不是要好好思考下自己有沒有足夠了解經濟與金融的關係了。

正如穩定幣+大金融,大工程+反內卷其實也是股市裡面的一組羈絆。而當前的市場,已經形成了若干這種跨板塊的羈絆,我列舉一些供大家回味。

1、成長=AI={國產 芯片+光刻機+CPO+PCB+液冷+電源 +EDA+鴻蒙+信創+AI agent+AI應用...... }

=其他科技={機器人、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可控核聚 變、穩定幣、RoboX......}

2、看多GDP= 投資 = 週期 = { 反內卷(光伏、鋰電、鋼鐵、煤炭、 水泥、汽車等)+基建大工程......}

=消費= { 零食+寵物+穀子+悅己+遊戲+地產......}

=出口= { 醫藥+零售+電商+軍工......}

3、看空GDP=紅利={銀行、保險、電力、交通、通信、物流快 遞......}

我曾在6月8日發文《》,如今回頭看,恰如當時所言。如果你看懂我上面的公式就會發現,無論哪個方向,都無法在短期內證僞。這也是今年5月份以來資金不斷流入的原因之一。至於你選擇單押還是平鋪,只要方向別太偏離我的公式,賺錢就像喝水一樣簡單。

最後聊聊本週持倉。

一、AI方向佔比20%,持平上週

除了 沃爾核材、麥格米特、華勤技術、中文在線四個老面孔外,上週新增了匯成真空。

匯成真空是小作推薦的,據說確定進入當前最新的光刻機產業鏈。而大家知道,光刻機一直神神秘秘,先後出現過新凱萊和宇量昇兩家公司。但都沒有上市公司標的。而匯成真空的小作文貌似比較確定能進入產業鏈,所以是比較稀缺的。

我估計光刻機確實離技術突破不遠了,不然不會有那麼海外的制裁。甚至英偉達急急忙忙來中國,也是因爲中國即將攻克高端芯片。

雖然匯成真空仍屬於題材朦朧階段,但股價走勢已經能說明問題。加上最近兩天中微公司、茂萊光學、福晶科技等股價異動,這個小題材很可能成爲下階段AI的爆點。

二、機器人25%,持平上週

智元鏈的恆工精密、寧波華翔;宇樹鏈的華銳精密;Tesla鏈的三花智控、浙江榮泰。

本週因爲雅江吸金嚴重,機器人短期沒有事件刺激,所以表現平平,漲跌各異。不要緊,持倉有層次,後續撤退才方便。先漲的先撤,後漲的後撤。如果機器人後漲,正好殿後。

有人問能不能精簡一兩隻,對不起,這三個鏈主,我也不知道誰更好。智元是上海政府主推的鏈主,宇樹代表浙江, Tesla代表世界,你自己抉擇吧。

三、創新藥25%,持平上週

其中港股創新藥ETF10%,千紅藥業5%,博瑞醫藥5%,恆瑞醫藥5%。目前千紅和博瑞貢獻最大,其他兩個本來就是穩健盤,不求多大波動。

四、電新+反內卷10%

電新一週經歷了兩次波動。先是賣了通威,考慮多晶硅期貨已經45000達到目標價,股價有回調風險。後來發現反內卷加碼,同時期貨市場大幅跳升,果斷又買了回來。

買通威之前還買了TCL中環,因爲小作文說硅片價格也調漲了50%。而TCL中環恰恰是大硅片最大的玩家。至於中下游的隆基綠能、愛旭股份等,我覺得此刻是最難受的。上有成本擠壓,下有價格傳導難,恰恰是看空的環節。所以這波光伏,做多上游是首選。

關於反內卷我是非常糾結的。我認真研究了鋼鐵、煤炭、水泥等基本面,鋼鐵今年有盈利但主要來自出口,股價起飛太多不好上車;煤炭雖然大漲但紅利資金太多籌碼不乾淨;水泥被雅江直接玩壞。

所以,反內卷的陣眼本來就是光伏,而光伏股價居然就滯後其他板塊,因此光伏仍然最具性價比。

既然有了10%倉位,也敢賭光伏3季度業績反轉,所以其他反內卷就不用考慮了。

最近有很多跟反內卷不相干的週期股也大漲,我覺得更多的情緒推動,也不乏各自有邏輯。

比如稀土,主要是中美談判。稀土我過去吃過虧,深刻領教過供需雙控威力。如果不是半年報超預期,稀土也不至於這麼強。因此短期大漲之後,我覺得更應該減倉爲主,後續震盪概率大。

中鎢高新我週末強推過,鎢價格今年也是比較牛。但如果不是雅江題材,股價沒那麼大彈性。今天遊資大舉買入,小心後面幾天被砸。

鋁板塊一直是慢牛,跟供給側和需求側都有關係,但研究的不深入不發表意見了。

大化工板塊考慮過,也是因爲彈性問題不打算買,性價比肯定是有的。

總體而言,這輪反內卷跟2016、2020的週期股大爆發在形式上非常像。但實質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我今天標題要說的“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2016年供給側是國企主導,改革過程中房地產大幅復甦,所以成功了。2020年跟今年比較像,是流動性驅動+投資拉動,也走出不錯行情。

但今年的反內卷,更多是政治任務,需求端變化不大,強行干預供給側。與前面兩次的區別在於,前兩次都在供給側開始後不久經濟就進入復甦週期,於是週期股業績大反轉。

今年的反內卷,分歧一直很大,關鍵就在於很多人對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全球、全國總需求抱有懷疑態度。我也一樣。如果存在不確定,那麼下手和持股自然沒法太堅定。

週期股的爆發,按照美林時鐘往往出現在經濟繁榮期。今年這種紅利和週期同臺,成長也在沒啥業績情況下搶跑的情況,歷史上還真不多見。因此需要摸着石頭過河了。既不要否定,也不要肯定,邊走邊試,控制倉位。

五、港股10%

就一隻東方甄選,這周大放異彩啊!今天大漲主要是傳說會員數突破38萬了,但沒看到官方數據。東方甄選核心邏輯就是困境反轉,戴維斯雙擊。公司從MCN轉爲線上會員電商,未來按電商估值。

目前國內電商,最差的唯品會,在美股也有88億。東方甄選這波股價的起點也差不多就是90億左右。從成長性而言,東方甄選一不小心漲10倍,我覺得也不奇怪。拭目以待吧。

話說港股真的適合做趨勢,AI應用唯一的活口——港股的美圖公司,已經5倍了,我在2月初曾經看過他的研報,卻沒有及時出手,如今後悔不已。

六、消費10%

消費從618後跌的挺多,躺的也平。其實下半年我估計消費政策也不會少,當前反而是再次建倉的機會。

我一直有珀萊雅,今天跟着板塊異動了,希望是個好的開始。建議大家重新把零食、寵物、商超、文旅之類的拿出在再看看,也許是個建倉的好機會。下週我可能就會加大消費的配置了。

最後還是用標題勉勵下大家: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代表的是市場行情,人就是你選擇的板塊了。當前已經處於牛市,不要懷疑,要滿倉,要追熱點,不要浪費轉瞬即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