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會不能停》好看但不真實!找到打工人共情點,卻難逃理想主義

電影《年會不能停!》好看嗎?答案無疑是好看的,去影院看看電影,還能領略到演唱會的風采。這電影思想深度如何?答案無疑是深刻的,寫盡了打工人的苦楚。雖然但是,它還是難逃理想主義。

《年會不能停!》由大鵬、白客、莊達菲領銜主演,還有王迅、孫藝洲的加盟,類型是喜劇和現實片。作爲跨年檔的電影,它不如《一閃一閃亮星星》有名氣、期待度高,也沒有《金手指》那樣陣容強大,但是卻能在它們之中脫穎而出,成爲票房第一的黑馬,網友、觀衆對它也是讚不絕口。

好看在哪裡?也許是那股帶有諷刺意味的幽默感使得大家能夠輕鬆一刻,也許是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對人物的生動詮釋,也許是結尾演唱會的既視感讓人超級容易嗨起來……但是筆者認爲,《年會不能停!》最大的優勢就是找到了觀衆的共情點。

當下無論是各類商品的營銷,還是內容的打造,都離不開共情傳播,因爲人是充滿情感的動物,尤其處於後真相時代,人們更願意傾聽情緒的表達而非理性的說服。在社交媒體上,常常能看到打工人的自嘲、吐槽、戲謔和各種熱梗,各個大公司大企業內的那些糾葛,不知有多少成爲熱敏話題、被人當作八卦談資。以上所述,從去年的吵上熱搜的中電科加班假事件都能得到最好的例證。

《年會不能停!》講的就是大企業衆和集團內發生的故事:機械廠供銷科科長的偷樑換柱、公司內部的收禮風氣和人情小社會、下級對上級的阿諛奉承、爲保飯碗的忍氣吞聲、無止盡的加班以及看似永不可能的轉正……無一不是在現實中網絡上耳熟能詳的片段。

雖然大家都在電影院內看樂子,但大多數打工人都還是在照鏡子。主角們的經歷和情緒,能夠輕易打動有共鳴的觀衆,再加上藝術性十足的表達與對正確價值觀的刻畫呼籲,觸及了觀衆情緒敏感點的《年會不能停!》自然會受到衆人的關注和青睞。

因此才說,這部電影它確實是好看的。但影視劇畢竟不是現實,它好像在寫實,可一旦深究某些情節,會發現實則是脫離現實。大鵬所飾演的高級鉗工胡建林被錯掉至HR部門,他在裡邊又是在裁員期間挨個兒叫所有員工名字,又是讓本該被裁的員工漲薪,這些本能讓他丟工作的事,卻都成爲了他晉升的巧合。巧合多戲劇性是拉滿了,但無形中與現實越走越遠。

除了巧合,電影中的“選擇”也充滿了理想主義。不說別的衆多選擇,就說最後,反派給主角團三人開出極好的條件,可以理解樸實且熱愛工友的胡建林會選擇拒絕,但一個企圖轉正多年的外包工終於可以轉正,一個爲了家庭活得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副經理可以成爲高薪的經理,他們竟然都選擇了拒絕!不排除現實中有這樣的人,但着實是稀有。

將這些與現實脫軌的劇情專門拿出來說,是爲了批判這部電影的超現實感嗎?並不是的,因爲加入理想化的設定對於影視劇、小說等來說,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是合情合理的。影視劇之所以是影視劇,而不是紀錄片,就是因爲它特殊的藝術表現手法和敢於訴說呈現理想。

一方面,影視劇追求講故事的水平與技巧,一個優秀的故事總是一波三折嫌水平的,沒有巧合的抓馬情節的密集設置,它只能在總體上看起來就像人的一日三餐、起牀睡覺那樣平淡,枉費觀衆跑影院一趟,更談不上精彩。

另一方面,影視劇總是能夠利用理想主義爲觀影者注入能量,給被批判者一些反思,用寄託的願景幫助人們接受更無力的現實,平安渡過生活中的所有磨難。

現實中和職場內的黑灰地帶固然是廣泛存在、難以消滅的,大家也明白自己不是胡建林等命好的主角。但不能因爲恐懼黑夜,就將自己囚禁於暮色中,難挺的人們總該汲取一些力量,社會總該有最堅定正確的、立場鮮明的指向標,力量之源和方向指引,都可以是充滿理想色彩的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