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拍賣師》影評心得:有個小孩特地來公園搗亂,旋風般離去後又以乖乖牌形象返場

圖源:佳映娛樂

角色性格設定與劇情安排,就像一名特地來寧靜公園搗亂的小孩,將遊樂設施搞得一團糟之後旋風般離場,接着又突然以乖乖牌的形象返場。

滿分 10 分,《逆轉拍賣師》:5 分

《逆轉拍賣師》劇情簡介

法國拍賣師安德烈某日收到一封律師來信,內容提及一名化工廠工人家中懸掛着一幅據稱出自奧地利傳奇畫家席勒之手的畫作,並希望邀請專家進行鑑定。

安德烈一開始認爲這幅畫是贗品,但出於職業敏感與好奇,他仍決定親自前往查看。沒想到眼前所見竟讓他震驚——那正是自 1939 年以來失蹤、被納粹掠奪的畫作《向日葵》。

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牆上,竟藏着一件失落長達 68 年的藝術真跡。這項重大發現,無疑將爲安德烈帶來職涯上的高峰,卻也悄然揭開一場良知與利益之間的激烈拉鋸。

圖源:佳映娛樂

因爲是真實事件改編,所以對於劇情緊湊度挺期待的,但觀看時覺得流暢度可能因爲翻譯問題受到影響,有時會有上下句臺詞無法對接的情形,對我來說敘事有些破碎。

人物也像爆米花一樣,啵啵啵地一次性冒出來,在努力理解劇情的同時,也需要在腦海中花心思釐清人物間的關係。

最讓我在意的部分是「角色性格設定」和「劇情安排」這兩大部分。(以下有雷)

圖源:佳映娛樂

實習生出場時擁有很鮮明的性格設定,她主動與上司調情,被拒絕後也不掩飾自身的不悅,甚至滿口謊言。像是自己在拍賣標得的皮草外套,對爸爸說是女老闆(還是老闆的老婆?)在出清二手衣時購入,對上司則說這是姊姊的衣服。

除此之外,爸爸在租屋處等她整晚就爲了拿生活費給她時,她因爲不想讓爸爸久待,謊稱自己忘記帶鑰匙,等爸爸步出大樓後,纔拿出鑰匙進門。

這樣鮮明的角色,會讓我期待她爲電影帶來進一步的化學效應。但沒有,本來與上司鬧不合而離職的她,突然上演大和解的戲碼,並且變回好學生,協助上司處理這樁藝術界的騙局。

所以實習生滿口謊言的原因爲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讓她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在電影中沒有看到答案。

圖源:佳映娛樂

再來是劇情安排的部分。其實接下來提及的內容都不影響劇情理解,但我還是忍不住思考,安插這樣的劇情用意爲何?是否起到加分作用?如果抽掉這樣的片段是否影響作品的精彩度?

(1)在拍賣現場遇到的男人

實習生在拍賣現場與一名男人激烈競標書籍,最終成交價格高達 2000 歐元,但該名男人的客戶最終棄標。生意沒做成讓他對實習生感到憤怒,於是前往質問。

至今我仍不太清楚這名男子與實習生的關係,只記得實習生說自己是他的小孩,留下一個震撼彈便瀟灑離場。

(2)與爸爸的關係

這個震撼彈也波及到實習生的爸爸,也就是拿生活費給她的父親。爸爸接到那名男子的電話,說實習生是自己的小孩而暴跳如雷。接着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帶着 DNA 檢測工具前往實習生的公司,當衆甩下狠話便離開,留下尷尬且惱羞的實習生。

但電影最後,也突然出現與爸爸和解的戲碼,甚至沒有交代過程。是的,突然說自己不是爸爸的小孩、突然的大吵接着莫名就和好了。

圖源:佳映娛樂

《逆轉拍賣師》是真實事件改編,加上納粹劫掠藝術品的題材,我期待是部充滿張力的電影,但看完後卻覺得有點可惜。角色起初塑造得還不錯,特別是實習生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很有看頭,但後面卻轉性、迴歸正道,轉折太快讓我有點反應不過來。

片中提到那幅畫是 1939 年納粹搶走的藝術品,也有講到是從普通家庭找回來的真跡,但整部電影對「納粹歷史」這塊只是順便提一下,輕輕帶過,讓我覺得有些可惜。不過這樣的選擇也可以理解,畢竟劇情重點並非這些歷史議題。

整體來說,這部片的議題確實精彩,像是:藝術界的黑幕、拍賣裡的角力,但因爲不夠緊湊,反而讓本來很有爆發力的故事變得稍嫌平淡,讓我有點看不過癮。

以上是我對《逆轉拍賣師》的觀影心得。

圖源:佳映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