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對滿國環境減值8億至11億元,碧桂園服務入局環衛“錯付”了
文/樂居財經 徐酒眠
物管規模與營收一哥,還在清算入局城市服務的賬。
1月13日晚間,碧桂園服務(06098.HK)發佈資產減值公告,宣佈對非全資附屬公司碧桂園滿國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滿國環境”)進行資產減值準備,相應計提數額約爲8億元至11億元。
碧桂園服務在公告中稱,該商譽減值測試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進行,基於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個月未經審覈綜合管理賬目。
而減值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滿國環境過往年度拓展業務未能如預期開展,有部分存量業務進行調整,從而導致收入及利潤下降;二是滿國環境部分客戶回款週期變長,導致現金流不理想。
“此次減值準備爲非現金項目”,儘管碧桂園服務強調,“不會對集團現金流、營運及流動資金造成影響。”
基於2024年度未經審覈綜合管理賬目,初步估計,碧桂園服務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約爲33億元至43億元,而其2023年約爲46.14億元,2024年上半年約爲2.7億元。對比來看,2024年同比或有所下滑,但2024下半年追繳委員會的成效還不錯。
融資活動現金流出中,用於派付股息及購買股份的金額合計約17億元。
滿國環境的此項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減值,預計將導致碧桂園服務2024財年度淨利潤減少8億元至11億元。只是,這項減值不會計入歸屬公司股東的核心淨利潤計算。
資料顯示,滿國環境2021年-2023年的商譽均爲19.59億。而碧桂園服務此前的幾筆大額收購單中,包括城市縱橫、福建東飛、財信服務,以及藍光嘉寶服務的商譽已經歸零了。
滿國環境成立於2015年,原稱山東滿國康潔環衛集團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管理運營服務。2020年10月14日,碧桂園服務宣佈收購其70%股權,當時擬定的最高代價爲不多於24.5億元。
彼時,碧桂園服務與賣方及滿國環境的創始人範滿國,簽訂了業績對賭。
具體來看,2021年、2022年、2023年的營收不得少於29.28億元、35.76億元、43.58億元,對應扣非淨利潤不得少於2.64億元、3.168億元、3.806億元。
根據收購協議,滿國環境若不能在業績承諾三年期裡完成營收10.8.72億元、扣非淨利潤9.614億元,賣方及範滿國將按照估值調整向碧桂園服務退還一定比例的收購款,即現金補償。
若賣方不支付估值調整款,碧桂園服務有權對賣方的剩餘股份依法進行質權,即股權補償。
與此同時,碧桂園服務也下了注,白紙黑字立下FLAG:將在2027年12月31日前,完成環衛板塊在國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
樂居財經《物業K線》查閱了過往財報,截至目前,碧桂園服務尚未對滿國康潔2021年及以後的業績情況作披露。
“由於中國近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反覆及防控政策及滿國康潔管理層就業績承諾若干事項尚在商討中,故滿國康潔的2021年及2022年業績承諾審計程序受到了不利影響。”在2021、2022完整財年報中,碧桂園服務稱,由於疫情影響,滿國環境相關業績承諾審計程序尚未完成。
在2023的完整財年報中,碧桂園服務進一步表示,由於滿國環境境外業務經營所在地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對該地區業務的前述業績承諾審計進度構成重大不利影響,交易各方就相關業績承諾若干事項及結論尚在商討確認中,故2021年到2023年業績承諾審計程序仍在進行中。
碧桂園服務從2016年開始探索城市市政公共服務,2018年正式發佈“城市共生計劃”,2020年大舉收購,並加速城市服務項目拓展,推出“城市共生計劃2.0”,提出3年內要拓展101個城市。
入局城市服務,瓜分環衛市場蛋糕,碧桂園服務擘劃過一個宏大的藍圖:用七年時間,做大環衛板塊,然後分拆IPO。
但滿國環境資產減值小10億。另一個環衛標的福建東飛也未能達成預期業績。
2024年7月22日深夜,碧桂園服務公告披露,福建東飛除了2021年完成了承諾業績指標,2022年、2023年則均未能達成。
其中,2022年營收指標相差約2.47億元;2023年營收、扣非淨利潤分別相差約5.87億元、1.74億元。
根據當時的對賭協議,碧桂園服務在現金補償與股權補償中選擇了後者,同時修改了條款,將應補償股權減少了約3%。股權補償交易完成後,碧桂園服務對福建東飛的持股將從60%增持至67.5%。
對補償股權比例進行減免,碧桂園服務給出的理由是,福建東飛原股東陳鍵、蔡原、楊卓亞在環衛領域經營和資源豐富,可以協助福建東飛在現有業務基礎上發展新的環保業務,億實現多元增長。
概而言之,就是讓創始人們繼續好好幹,推動福建東飛純環衛服務向綜合性環保企業轉型。
滿國環境的對賭之賬,碧桂園服務與賣方及創始人範滿國,又將如何清算?又是否會以其分拆環衛板塊IPO的賭注抵銷?
自2020年開始,碧桂園服務將城市服務納入單獨營收板塊陳列。披露可查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其這一業務板塊收入分別爲0.68億元、8.84億元、48.36億元,以及48.84億元,對總收入的貢獻比從不足1%增至最近兩年的11.7%、11.5%。
經歷兩年高增長之後,2022年營收增速大幅放緩,2023年幾乎呈現停滯增長之態,碧桂園服務解釋稱,2023年由於受整體市場影響,業務出現結構性調整。
城市服務業務與業績備受考驗之際,去年9月底,碧桂園服務原城市服務集團總裁汪英武被挖走了,去年12月中已在獨立第三方物企新大正被擢升爲首席市場官。
汪英武出走消息流出的同一時間,碧桂園服務旗下的城市服務官方微信公衆號,也悄悄更名了,從“碧桂園服務城市共生計劃”認證爲“碧服物友圈”。
相關公司:碧桂園服務hk06098,碧桂園hk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