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初二數學成績,還能再“搶救”一下嗎?
“數學就是一門讓人懷疑人生的學科。”——這句話,怕是說出了無數學渣的心聲。
初一的時候還能勉強跟上,到了初二,突然像是被數學拋棄了:公式複雜了,題目難懂了,考試分數也開始直線下滑。
更要命的是,曾經還能靠運氣瞎蒙個答案,現在連蒙的方向都不對,心裡五味雜陳。
但,如果你以爲這只是你一個人的困境,那就大錯特錯了。
初二數學,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噩夢級副本”。這裡是數學的分水嶺,一不小心踩空,從此深陷泥潭,連掙扎都顯得徒勞。
但別急着認命,我就不信,數學還能比搶食堂的雞腿更難?
1、數學學不好?那是因爲你沒掌握套路!
數學,看似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科,什麼“數形結合”“代數幾何”,聽上去就讓人頭大。
但說白了,它就是一場有章可循的遊戲,每個知識點都是一塊拼圖,公式是遊戲規則,解題方法就是通關秘籍。
如果你連遊戲規則都沒搞清楚,怎麼可能順利通關?
還記得初一的等式嗎?
像極了甜甜的戀愛,左邊一個x,右邊一個y,兩邊和諧對稱,穩得一批。
可是到了初二,不等式橫空出世,關係開始變得微妙——大於號、小於號,一個想贏,一個不甘示弱,誰都不肯讓步。
更可怕的是,解不等式時還要“翻轉方向”,換句話說,稍有不慎,局勢瞬間逆轉,彷彿感情破裂時的那句“你別後悔”。
再看看因式分解,這玩意就像是“拆散情侶”大法:“你們兩個,看上去很般配,但其實可以分開。”(x²+2x+1)=(x+1)(x+1)
最虐的是二次函數,x和y原本親密無間,但一旦參數a變號,y的趨勢立刻掉頭走人,毫不猶豫。
數學題目就是這樣,看似變化莫測,實則有跡可循,只要你掌握了它的套路,跟着它的節奏走,想考高分不是難事。
2、題目不是用來“做”的,而是用來“拆”的!
很多人做數學題的方式就是:拿到題目就開幹,結果寫到一半發現卡殼,反覆試錯,最後心態崩潰。
數學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先拆解,再分析,最後纔是動手解答。
你有沒有買過盲盒?數學題其實就像盲盒,外表看着複雜,實際上有跡可循。如果你學會拆解它,就不會被題目嚇倒。
比如說,一道二次方程的題,你可能上來就直接用公式求解,而學霸卻冷靜地瞄了一眼:“這題可以因式分解,直接拆了。”你還在算判別式Δ,學霸已經寫完答案准備下一題了。
這時候,你是不是有點恍惚,感覺自己在數學世界裡活成了NPC?
所以,做題前先停一停,看看題目屬於哪一類,找到合適的方法再下手,別傻乎乎地硬拼,否則你就是在數學的賭場裡賭運氣,輸的概率99.9%!
3.數學考不好?不是你笨,而是你不會覆盤!
真正的學霸,考試結束後不會立刻把卷子扔進抽屜,而是第一時間覆盤,找到自己的問題,並且深刻記住。
你有沒有發現,考試的時候經常遇到“似曾相識”的題,但你就是想不起來該怎麼做?這說明你做題時沒形成記憶。換句話說,你之前錯的題目,沒有真正“刻進DNA”。
還記得你上個月在朋友圈發的那條“沙雕文案”嗎?當時覺得超有梗,過了一天再看,社死現場,恨不得刪掉。
數學錯題也是一樣,做的時候沒感覺,等下次考試再遇到,直接原地裂開。
聰明的學生,會整理錯題,分類歸檔。計算錯誤?歸到“馬虎”類;概念模糊?歸到“基礎不牢”類。這樣一來,下一次考試遇到類似的題目,心裡有數,輕鬆拿下。
真正的學霸,都是“錯題收藏家”。你願意加入這個行列嗎?
所以說,數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掌握它的節奏!
學數學,最重要的不是拼命刷題,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數學的套路,學會拆解題目,養成覆盤習慣,這些纔是決定成績的關鍵。
記住:數學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只要你肯花心思,願意調整學習策略,數學成績一定會像開掛一樣,穩步上升。
那麼,從今天開始,換個角度看數學吧!你會發現,它沒那麼可怕,甚至……還有點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