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儲量極限緊繃 藍白批國安危機
藍白痛批政府錯誤能源政策造成國安危機。圖爲「Global Sealine」靠泊中油公司臺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中油提供)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與臺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共同舉辦兵推,由於天然氣佔臺灣近半發電量,一旦臺灣被封鎖,天然氣儲量將在11天內用盡;藍白9日痛批政府錯誤能源政策造成國安危機,經濟部長龔明鑫則稱,還有其他能源可因應。
藍委陳菁徽表示,根據中油公開數據,現有2座天然氣接收站設計營運量僅1600萬噸,但實際進口量超出設計量1/4以上,長期「超載」運作,且三接最快要到2027年才能全面商轉,相較之下,日本接收站平均負載率約34%、韓國約39%,全球安全標準多認爲40%至50%才合理,可見臺灣能源早已「緊繃到極限」。
陳菁徽說,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只要封鎖臺灣南北航道,便可能癱瘓供氣鏈,政府備詢時竟回答「中油將透過機動協調LNG船期」,但若遭封鎖的話,人家要打你,還會讓你先協調?能源問題已變成國安危機。
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則批評,相信政府早就知道此事了,但令人完全無法理解的是,一天到晚喊「抗中保臺」、保衛臺灣國家安全的民進黨政府,對於重要天然氣供應鏈上可能會引發的國安危機卻視而不見、毫無感覺,就是要掩飾錯誤能源政策對國家、人民與經濟造成的嚴重傷害。
龔明鑫迴應,以能源安全角度分析,最短時間內必須增加天然氣儲量,但我國還有其他的能源可因應,若再生能源順利在2026年底達到發電佔比20%,屆時再加上水力發電及備用的燃煤機組,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