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長稱「風災復原快」遭嗆 環境部長指「光電板無汙染」挨批
丹娜絲颱風造成臺南上萬戶房屋屋頂被掀飛、破損,修復缺工、缺料,受災戶只能暫時以帆布覆蓋,遮蔽風雨。記者劉學聖/攝影
丹娜絲颱風重創雲嘉南地區,內政部長劉世芳昨到雲林慰問協助災區的替代役男時表示,颱風造成嚴重財損、農損,但受傷、死亡人數比例降到最低,顯示民衆已有危機感,整體防災系統從防災到災後復原,都非常快。
「怎好意思說復原快」
此話一出,臺南顏姓受災戶直批「聽她(劉世芳)在鬼扯!」政府後知後覺、不知不覺,「怎好意思說復原快?」雲林縣長張麗善則直諷「部長復原完了纔來看,當然會覺得大概都已經復原了」。國民黨立委謝龍介說,賴總統勘災劉部長並未同行,整個災情她沒到第一線,希望她不要下太多結論,否則會傷了災民的心。
這次颱風也重創南部光電場,沿海滿是破碎、翻覆的光電板,讓居民憂心是否污染環境。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在立法院表示,太陽能發電元件外層以玻璃及鋁框緊密封裝,照理說不會造成任何污染,本週抽驗光電場的滯洪池水質,結果並未造成污染。不過藍綠立委都質疑,破碎的光電板一定會有零件遺失,受極端天氣影響,長期存在自然環境中,難保不會污染環境。
內政部調度正服替代役的警大畢業生支援災後清理,劉世芳說,感謝他們支援災後清理,她一路看到災後復原狀況,認爲救災的速度很快,應該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生活。劉世芳並指丹娜絲颱風是臺灣第一次啓動風災細胞簡訊,通知災區居民趕快避難,整體防災系統包括從預防到災中,還有災後復原速度都非常快。
外界關切這次被吹壞的大量光電板未清理,經濟部能源署統計颱風共損壞卅三處光電場,嘉義和臺南爲重災區,合計災損光電模組約十四萬五千片、二千八百公噸,最嚴重的是嘉義新塭滯洪池案場,災損約五萬片。
彭啓明說,太陽光電模組由鋁框、玻璃、EVA封裝膜、太陽能發電元件及塑膠背板等組成,其中太陽能發電元件、俗稱的太陽能電池,是由矽晶圓切割而成,外層以玻璃及鋁框緊密封裝,使模組具耐酸鹼、抗腐蝕且物化性質穩定的特性,且沒有廢液和粉塵,屬事業廢棄物,而非有害廢棄物。
立委:光電板禁不起風災
立委王育敏說,颱風過後已逾一週,大量破碎的光電板仍堆在滯洪池,甚至漂着塑膠浮板,很擔心會成爲孳生登革熱的溫牀。而且泡水的零件有些都已氧化,水也因此變色,卻未看到有人在清除,她不同意損壞光電模組對環境沒有污染的說法,這次光電板完全禁不起風災,顯見之前並未嚴謹評估。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表示,已要求業者儘速清除,擱太久未清除就會開罰,預計兩週內可全數清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