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影片】狛犬鎮守糖廠門口? 探索帝國製糖廠之多元文化底蘊

「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原爲「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於一九一二年興建之「臺中製糖所」,隨着歷史變遷,它也經歷了多次更名和變動。二次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管後,將其改名爲「臺中糖廠」,並於一九五零年改製爲「臺中總廠」,負責管理月眉、新竹等地之糖廠。然而,隨着原料供應發生問題,臺中總廠在一九六九年降級爲「臺中糖廠」,直到一九九零年廠區關閉,逐步拆除大部分建築,並將一對石制狛犬移置月眉糖廠。

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正面

即便如此,舊帝國製糖廠依然是臺中市東區經濟發展的關鍵見證。走進現在的涌泉公園,首先可見老臺中人口耳相傳「帝糖三寶」之「臺中營業所辦公廳舍」,這座建築爲湖畔柳樹所環繞,顯得格外典雅;曾存在的「製糖大煙囪」已被拆除而不復見;原先被移置的狛犬,亦重新被置放回「臺中營業所辦公廳舍」門口,但因受中華文化之影響,其擺放位置與原日本神社配置恰巧左右相反!儘管如此,這樣的錯位卻毫無違和,併成爲這場域的獨特文化印記。

臺中製糖廠之右啊型、左吽型狛犬 (神社原爲左啊型、右吽型)

狛犬(こまいぬ),爲形似獅子與犬之日本神獸,原本多被安置於神社的入口處,用以守護神社安全。其擺放方式多爲兩兩面對並擺頭望向參拜者,亦有背對神社直望參拜者之形式,且神社龍邊配置張嘴之「啊型」狛犬,虎邊則爲閉嘴之「吽型」狛犬。乍看之下,每尊狛犬皆非常相似,然仍可依其材質、造型與產地分類,例如陶瓷的「備前燒」狛犬(香川縣金刀比羅宮表參道階梯)、石制「岡崎現代型」狛犬、佐渡島一帶之外型類似戴着頭盔的「佐渡兜」狛犬與腳底踩着圓球的「尾道型」狛犬等。

狛犬出現於帝國製糖廠,或與臺灣總督府於一九三四年推動「一街莊一神社」政策有關。當時鼓勵各地建造神社,故製糖廠內部聚資奉納神社亦不足爲奇。例如,位於臺北捷運劍潭站對面之臺北自來水事業處陽明營業分處旁,於一九三八年興建草山水道系統後,爲祭悼亡靈暨守護水源所建造的「圓山水神社」便是一例。

然而,隨着時代的演進與政策變化,內政部於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公佈〈清除臺灣日據時期表現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蹟要點〉中,第一點即載明「日本神社,應即徹底拆除」,臺灣糖業公司「臺中糖廠」內之原日本神社被拆除,但狛犬卻因形似獅子而被保留,不失爲一個美麗的錯誤。

如今,走進「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無論是歷史建築、狛犬的擺放位置,抑或是這片靜謐的園區,既可認識臺中工業發展演進,更可循着變遷的脈絡,持平看待這段過往的歷史與文化底蘊。

主題展覽區

#臺中

#糖業

#文化

#歷史

#臺中旅遊

#帝國製糖廠

#臺中營業所

#帝國製糖

#株式會社

#歷史建築

#帝糖三寶

#狛犬

#こまいぬ

#擺放

#型態

#張嘴

#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