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不振 大陸今年月餅銷售年減45%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樑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5日舉辦中秋花好月圓夜活動。圖爲巨型月餅亮相。(中新社)

大陸近年內需不振、消費降級問題嚴峻,今年十一暨中秋連假已經過半,大陸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僅年增3.3%,低迷的消費表現也反映在月餅銷售上。陸媒報導,中秋前夕,月餅銷售額按年下降超過45%,且高價禮盒幾乎退出市場,月餅市場更加講求「高性價比」。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月餅的銷售旺季,但去年中秋節有關「月餅賣不動」的話題,今年又重演。新浪新聞圖數室報導,根據監測,月餅在中秋前夕銷售額年減超過45%,且月餅禮盒主流價格區間收縮至人民幣120至180元(約臺幣515至772元),值得注意的是,區間高峰值與2023年的280元(人民幣,單位下同)、2024年的220元相比,進一步下降。

「定焦One」報導,一家廣州烘焙店的老闆分享,自己店裡的散裝月餅的價格和去年持平,禮盒裝定價降低到了55元,「主要是察覺到現在年輕人不愛買高價的月餅禮盒。」然而,不只一位商家表示,即便降了價,月餅禮盒整體還是不太好賣。

此外,過往中秋節禮盒越貴越有面子,如今標價人民幣500元(約臺幣2144元)以上,有層層包裝的月餅禮盒幾乎退出市場,在線下通路端幾乎看不到。根據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數據,這類高價月餅的佔比已從2023年的7.2%降至今年的1.8%。

報導指出,今年月餅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轉變,除了超過半數消費者已將月餅視爲日常零食而非節令禮品,使得中秋節點銷售被稀釋,但不可否認的是,月餅市場整體已經不復存在當年的野蠻生長,正從「高溢價」全面轉向「高性價比」。

報導認爲,這一方面是大陸官方2022年出手管制高價月餅禮盒,對500元以上盒裝月餅實施重點監管,另一方面則是中秋送月餅不再是唯一選項,而是有了更多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