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白皮書 兒少網路隱私未入列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去年7月發佈網際網路傳播政策白皮書初稿,24日召開公聽會。不過針對白皮書內容,與會團體卻是炮聲隆隆。(本報資料照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去年7月發佈網際網路傳播政策白皮書初稿,24日召開公聽會。NCC委員王正嘉表示,NCC掌理網際網路傳播政策與法令後缺乏作用法,白皮書僅宣誓願景跟行動方案,未來不排除立法,不過針對白皮書內容,與會團體卻是炮聲隆隆。
公聽會由NCC委員王怡惠與王正嘉主持,國際平臺雖無人出席,不過國內各領域業者都有提出意見,如兒福聯盟建議建立網路平臺業者的問責制度,蒐集兒少個資需取得同意;DMA(臺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則建議跨部會先討論處理數位平臺7大風險優先順序。
兒福聯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說,看完整份上百頁報告後,他認爲「兒少」應該是公聽會的重點,但沒聽到更多國際趨勢和國際最新的見解,在政策立法方面,未參考美國的兒少隱私保護相關法規,「白皮書應該要放上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這是很重要的法源。李宏文更建議,白皮書應具體提到對網路業者的問責制度、防治義務爲何,舉例來說,像是網路平臺業者蒐集兒少個資時,應該取得父母、法定代理人或是兒少本人同意等。
DMA秘書長盧諭緯以白皮書內容提及,數位平臺包括心理與生理安全風險、財務風險、隱私風險、職業風險、危害公共利益風險等七大風險,直言這些議題都很複雜,恐非一次就能夠處理完,建議跨部會先討論優先順序。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專案經理鄭嘉逸認爲白皮書核心策略是由下而上、透過平臺自律進行,跟英國、歐盟等做法存有落差,反問若臉書、Google、LINE等業者都承諾要提升廣告透明度管理,如有確實履行相關義務,「爲什麼去年還需要通過打詐條例」?
王正嘉強調,白皮書是提出行動方案和願景,「當然未來也不排除立法」,先前「數位中介法」沒通過,但這幾年國際情勢變化很大,各國數位安全法規紛紛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