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征服宇宙靠SpaceX?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原本僅爲期八天的任務,演變成歷時超過九個月的「太空長征」。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兩名太空人,意外在國際太空站(ISS)滯留九個月後,終於在臺灣時間3月19日搭乘SpaceX的龍飛船(Crew Dragon)平安返回地球。
精句選粹■Elon Musk is working to recast its programs, reallocate federal spending and install loyalists to aid his decadeslong goal of sending people to Mars.
回顧這場「太空長征」的起點,原本只是一場預計八天的短期任務。兩名美國太空人魏摩爾和威廉斯2024年6月5日由波音Starliner飛船送入國際太空站,不料途中發生推進器故障問題及氦氣泄漏,NASA評估,讓兩名太空人按原計劃搭乘Starliner回地球風險太大,決定讓兩人暫留國際太空站。
波音流年衰到外太空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波音Starliner的首次載人飛行。波音在過去一直是美國太空與國防產業的象徵,於2010年代即開啓Starliner計劃,但在過去幾年經歷各種挫折,導致進度大幅延遲,直到2024年6月5日,Starliner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才終於拉開帷幕,此次任務原本應該標誌着波音在商業載人計劃中的重要進展,但卻由於太空船故障,讓兩名太空人滯留太空長達九個月。
2024年諸事不順的波音面臨一連串的飛安事故、罷工、太空計劃出包,全年虧損總額達118.3億美元,其中旗下國防、太空與安全(BDS)部門虧損達54.13億美元,主因包含NASA的Starliner太空艙在內的五大固定價格開發項目面臨鉅虧。
分析指出,波音在執行固定價格合約時成本控制失當,加上內部人員流失與組織官僚化,使BDS部門陷入結構性瓶頸。隨着NASA與美國國防部對波音的信心下滑,轉向更具靈活性的商業夥伴,內外交迫的波音若無法有效轉型,在商業太空市場的地位恐被邊緣化。
相較於波音太空業務的「流年不利」,SpaceX則順風順水許多。有別於波音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即讓太空人「卡」在太空,SpaceX的Crew Dragon已是NASA執行載人任務的首選夥伴,執行過多次常規任務,載送數十位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
此外,SpaceX也負責國際太空站的貨物補給任務,累計已完成數十次Dragon太空船發射。未來在NASA「重返月球」的Artemis計劃中,SpaceX開發的Starship火箭更被選爲官方登月着陸器,承擔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的任務。另隨着國際太空站逐漸接近2030年末的退役時間,NASA也與SpaceX簽署一份價值8.43億美元的協議,讓SpaceX負責送國際太空站最後一程。
下一步把人類送上火星
衆所皆知,馬斯克現今對各聯邦機構的預算、人事和技術系統都有着龐大影響力。華爾街日報指出,馬斯克正在重塑NASA的太空計劃,重新分配聯邦支出,並安插親信以幫助實現他多年來的目標:把人類送上火星。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還致力爭取川普的支持,他告訴川普,將人類送上火星將使他作爲「創造第一的總統」的政治成績更加輝煌。據報導,白宮擬在即將公佈的預算計劃中,提議取消一個關於波音爲NASA打造的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計劃,可望爲馬斯克的火星計劃釋出數十億美元預算。
在人事方面,川普去年12月任命SpaceX的合作伙伴Jared Isaacman擔任NASA局長。報導引述SpaceX高層向外界透露的內容,NASA資源將被重新配置,側重於火星項目。在SpaceX內部,員工被告知,當NASA的月球項目與SpaceX的火星項目工作發生衝突時,要優先考慮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