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大砍36億美元科研經費保登月 業內悲痛:損失不可估量
5月19日消息,美國政府近日發佈所謂“縮水版”聯邦預算案,其中NASA相關條款引發強烈不安與震驚。
以下從“亮點”、“弊端”與“爭議點”三方面解析:
亮點部分在於特朗普預算案對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的月球及火星載人探索部署:明確劃撥逾72億美元用於重返月球,另撥10億美元支持載人火星任務。按計劃,阿爾忒彌斯III號登月任務後,將終止獵戶座飛船(Orion)及太空發射系統(SLS)的研發。儘管已建成組件或改作他用,但月球門戶空間站(Lunar Gateway)項目仍遭取消。
後續探月任務將完全交由商業航天系統執行,包括現有及待開發技術方案。據報道,該計劃旨在打造“端到端”月球任務解決方案——實現宇航員從地球發射、月表着陸到安全返回的完整鏈路。SpaceX與藍色起源(Blue Origin)有望成爲核心承包商。
弊端層面,該預算案對NASA科研項目堪稱毀滅性打擊:地球科學與空間科學經費分別遭13億與23億美元鉅額削減。處境艱難的火星採樣返回(Mars Sample Return)任務及多顆“低優先級”氣候監測衛星被直接砍掉。
行星協會(The Planetary Society)警告,預算削減或將導致更多任務面臨腰斬,包括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達芬奇號(DAVINCI)金星探測器、“金星發射率、無線電科學、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地形學與光譜學任務”(VERITAS)以及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這些項目的取消將是太空科學不可估量的損失,更關鍵的是,美國可能因此將領導權拱手讓予他國——尤其是中國。
儘管關於氣候變化程度及解決方案仍存合理爭議,但人類活動對地球影響的監測數據始終是決策基石,氣候衛星經費削減至少構成重大隱患。
另據獨立消息,NASA正通過三項措施壓縮國際空間站運維成本:
1、航天員駐留期由6個月延長至8個月
2、輪換人員從4人減至3人
3、終止空間站阿爾法磁譜儀(AMS-02)升級計劃
爭議焦點在於後續發展:國會將如何應對?會否至少部分恢復被砍預算?
壓倒性現實是: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披露,美國國債已突破36萬億美元,本財年赤字預計達1.9萬億美元——如此財政狀況顯然不可持續。
面對當前聯邦財政困局,特朗普政府仍計劃擴軍費並且推行減稅,這讓NASA避免預算削減的立論根基更加脆弱。
當然,所有面臨經費削減的聯邦部門,此刻正全力衝擊國會山,力證其預算關乎國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NSC)重建堪稱積極進展。該委員會由副總統任主席,匯聚內閣要員定期制定太空政策。這個機構曾在老布什時代發揮過關鍵作用。雖然委員會一度被克林頓總統裁撤,但特朗普在首屆任期內恢復了這一機制。
行業人士表示,NSC的持續存在"將形成對白宮預算壓力的制衡",並協助特朗普提名的NASA候任局長賈裡德·艾薩克曼曼(Jared Isaacman)"打造更均衡的航天計劃"。
長遠來看,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能否破局?若業內判斷準確,其應在推進月球-火星載人計劃的同時,力保NASA基礎科研項目的存續。(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