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早:賴上任緊張局勢削弱「矽盾」 臺灣半導體優勢或將轉移

南華早報報導,臺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在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急遽惡化,這場地緣政治角力帶來了深遠影響,最終可能加強中國大陸在舊型半導體供應商的主導地位,同時使西方盟友更加自食其力來取得尖端晶片。業界人士指出,這可能會削弱臺灣強大的「矽盾」。路透

南華早報報導,臺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在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急遽惡化,這場地緣政治角力帶來了深遠影響,最終可能加強中國大陸在舊型半導體供應商的主導地位,同時使西方盟友更加自食其力來取得尖端晶片。業界人士指出,這可能會削弱臺灣強大的「矽盾」(Silicon Shield),而臺灣長期以來一直藉此在全球供應鏈享有優越地位。

報導提到,臺灣持續生產世上十分之九的先進晶片,爲自己贏得「矽盾」的美名。但近年來,中國大陸已大量投資,提升至關重要的晶片價值鏈,這些晶片驅動着手機和其他電子消費裝置、電動車及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應用。

如今,兩岸局勢在賴清德總統520就職後緊張加劇,正促使西方國家將先進晶片生產從臺灣轉移到自己的本土,以防颱海衝突威脅到供應。

盛寶資本市場(Saxo Capital Markets)經濟學家Redmond Wong在1月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需要對臺灣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安全和地緣政治風險保持警惕。隨着經濟相互依賴面臨障礙,臺灣『矽盾』的命運也變得未知。」

兩岸關係迅速惡化,包括大陸可能對臺灣進行軍事封鎖,過去幾年已讓日本、美國和德國對臺灣寶貴晶片的離岸生產產生興趣。總部位於臺灣的市場研究公司集邦(TrendForce)資料顯示,這些國家正在迴應「臺灣半導體的集中生產」。由於擔心兩岸衝突後可能無法獲得臺灣供應,世界各地的政府決策者一直在討論如何在國內製造先進晶片。

彭博21日報導,根據數名知情人士,若中國入侵臺灣,荷蘭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及臺積電有方法,可以遠端讓世界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極紫外光曝光機」(EUV)停止運作。

集邦指出,雖然臺灣目前是占主導地位的先進晶片製造商,佔全球產能的66%,但臺積電自2021年以來進行或承諾進行的海外投資顯示,這種主導地位可能正在減弱。該研究公司預計,到2027年,臺灣在全球先進晶片製造市場的市佔將下降到55%。

兩岸關係迅速惡化,包括大陸可能對臺灣進行軍事封鎖,過去幾年已讓日本、美國和德國對臺灣寶貴晶片的離岸生產產生興趣。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