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染腸病毒脫水哭不出眼淚!醫師憂下波感染高峰 籲家長做1事
春天是病毒性腸胃炎旺季,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陳德慶(右)24日分享案例,先前1位6個月大男嬰嘔吐、發燒、排尿量減少,連哭泣都沒眼淚,家屬察覺有異急送醫。示意圖,非當事病患。(亞大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中市上週腹瀉門急診人次逾2.5萬人次,較月初單週近3.5萬人次趨緩,不過接下來迎來清明4天連假,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陳德慶24日指出,春天是病毒性腸胃炎旺季,先前1位6個月大男嬰嘔吐、發燒、排尿量減少,連哭泣都沒眼淚,家屬察覺有異急送醫。雖嬰幼兒重症比例不高,但清明連假恐是另波感染高峰,籲家長替6個月以下嬰兒安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春季病毒性腸胃炎肆虐,依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臺中市近兩週腹瀉門急診就診分別是3萬167人次、2萬6100人次,雖較月初單週近3.5萬人次呈現趨緩,但均高於去年同期1萬7443人次和1萬8257人次。陳德慶24日指出,先前1名6個月大的男嬰,出現嘔吐、拉肚子及無法進食症狀,後又出現發燒症狀,且排尿量很少,連哭泣時都沒有太多眼淚,家人查察覺異狀趕緊送醫。
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陳德慶(右)24日指出,春天是病毒性腸胃炎旺季,雖嬰幼兒重症比例不高,但下週春假恐是另波感染高峰,籲家長替6個月以下嬰兒安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亞大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陳德慶說,疾管署日前分析今年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爲近5年最高,其中「病毒性腸胃炎」是主要元兇之一。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前兩者流行季節爲11月到隔年3月間,有時因氣候往後遞延,腺病毒則是整年都會發生。其中,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甚至痙攣等,至於諾羅病毒則是各年齡層皆可能感染,好發於學校、醫院、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
陳德慶強調,目前沒有殺死病毒的特效藥,只要沒有併發症,大多病人會在1至3天好轉或痊癒,治療以適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給予藥物緩解症狀,萬一病人持續嘔吐、疼痛不適無法進食,或是有脫水徵兆,如嘴脣皮膚乾燥、哭卻沒有眼淚、沒有小便、活力很差等,需要儘快就醫打點滴。
陳德慶呼籲,下週是春假出遊旺季,恐是病毒性腸胃炎的另波高峰期,民衆務必做好環境消毒和手部清潔、避免吃生食,已生病的患者若出現意識不清、頸部僵硬、肢體無力,甚至抽搐等症狀,一定要馬上送急診。此外,輪狀病毒已有自費的口服疫苗可以預防,且疫苗防護力高達9成,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以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