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應大刺繡設計季 藝術家跨域對話
南應大「消失的針線-刺繡技藝傳承與記憶延伸」展開「2025刺繡設計季」系列活動,邀請國內外七組設計與藝術名家蒞校講學與實作。圖/南應大提供
臺南應用科技大學執行教育部第四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深耕型計劃,〈消失的針線-刺繡技藝傳承與記憶延伸〉自9月下旬展開「2025刺繡設計季」系列活動,邀請國內外七組設計與藝術名家蒞校講學與實作,從設計、藝術、品牌與文化資產等面向探索刺繡在當代設計中的新樣貌。
首場邀德國威瑪包浩斯大學(Bauhaus-Universitat Weimar)設計學院教授Markus Weisbeck主講《Embroidery×Graphic Design》,以包浩斯設計脈絡結合織品應用發展,開啓設計與工藝的跨域對話。隨後,Markus與德國Little Spin工作室總監Vera Kunz帶領「刺繡圖像開發工作坊」,引導學員將西方視覺語彙融入東方刺繡技法,展現跨文化創新思維。
在地場次邀請府城光彩繡莊負責人林婕瑀女士以「傳統刺繡就像蓋房子」爲題,講述臺灣傳統刺繡的結構與色彩之美,視覺藝術家鄧文貞女士則分享以針線作畫的纖維藝術創作,展現情感與記憶的織構。
國際大師方面,馬來西亞Tsubaki Studio設計總監Jay Lim分享馬來西亞刺繡文化的創新與社會共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日籍副教授長友大輔(Daisuke Nagatomo)以刺繡角度探討空間的詮釋與延伸。產業講師何明光(達步施企業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與吳家富(薇凡國際公司執行長)從品牌與材料創新切入,分享永續設計的實踐經驗。壓軸場次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無形文化資產組組長鄭羽伶女士,以設計觀點剖析文化介入與創意再生的可能。
計劃主持人、設計學院範靜媛院長表示,此次以刺繡爲起點,結合國際視野與在地文化,讓學生從針線間理解文化紋理與社會脈動。
南應大「2025刺繡設計季」展現設計教育與文化實踐的融合,以刺繡爲媒介連結教育、藝術與社會,織出屬於新世代的文化永續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