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中黃敬宸錄取臺大法律系 「把錯誤弄懂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臺南一中應屆畢業生黃敬宸今年學測拿下國文、英文、社會科滿級分,如願錄取臺大法律系。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一中應屆畢業生黃敬宸今年學測拿下國文、英文、社會科滿級分,如願錄取臺大法律系,未來希望擔任檢察官或司法官,實踐公理正義。他分享讀書經驗,猛刷題及反覆苦讀不是好辦法,把錯誤弄懂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黃敬宸說,小時候就覺得檢察官很帥,一直有當檢察官的想法,上了國高中學習了與公民等法律有關的課程後,更有興趣。到了高三因接觸更多時事,以及瞭解更多社會面,這樣的志向也更爲明顯,目標就是當檢察官或司法官。

他談到,自己對於生活中的規範特別有興趣,想了解這些規則如何形成、爲什麼存在,以及人們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它們的影響。他喜歡觀察社會運作的邏輯,思考制度背後的價值與目的。也因此,對法律、社會學等領域產生濃厚興趣,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探索規範如何建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而促進更公平合理的社會發展。

關於學習的方法,他認爲要找到自己犯錯的根本原因在哪裡,不要只是一味刷題及反覆苦讀。他認爲犯錯可能是系統性的問題,最底層的理解出錯,延伸出來的應用,自然也會出現偏差。與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如回到原點,重新檢視觀念是否清楚、架構是否穩固。他舉例說,如果基礎定理沒弄懂,後面再怎麼努力解題,也只是事倍功半。

他舉例,有一陣子模擬考不如預期,就積極找改善的方法,除了勤駔練習並確實訂正,把錯誤弄懂;另,爲了提升英文寫作能力,每週寫至少2、3篇的英文作文,請老師批改訂正,成績就拉了上來。黃敬宸認爲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再用合於邏輯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能把錯誤弄懂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校長廖財顧與秘書林皇德表示,黃敬宸從對規範的好奇出發,黃敬宸一步步走向法學的殿堂;從錯誤中反思,培養出深層而紮實的學習觀。他不追求表面的速成,而在意理解的深度與思維的獨立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