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言之“癢” 重新認識特應性皮炎

01:16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什麼病?爲什麼有的人在公共場所也無法控制撓癢?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有多痛苦?特應性皮炎需要像慢性病一樣長期控制嗎?

8月13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顧超穎、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皮膚科主任李欣,在“難言之癢——特應性皮炎是一種什麼病?”科普活動上,爲公衆介紹了特應性皮炎疾病特點及相關知識,深入分析了當前特應性皮炎診療現狀、疾病負擔、未被滿足的需求、創新治療選擇、全程管理理念以及未來展望。

癢到懷疑人生

原本從事遊戲測試工作的文浩(化名),因爲患有重度特應性皮炎只能辭職在家休養。文浩描述,皮膚瘙癢發作的時候無法控制抓撓,晚上失眠,在工作單位和公共場所會感到自卑,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

華山醫院皮膚科顧超穎教授介紹,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簡稱AD)是一種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疾病。像文浩這樣的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並不少見。我國有超過7000萬特應性皮炎患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結果表明,特應性皮炎目前已經對全球2.3億人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居於全球非致命性皮膚疾病負擔的首位。在我國,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約13%,成人約爲4.6%。在成年患者中,大約1/3爲中重度患者。在發作時,患者往往感到皮膚異常持續性瘙癢,甚至導致嚴重失眠。

顧超穎醫生介紹,特應性皮炎患者常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應性疾病;患者往往有劇烈瘙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約91%患者每天都有瘙癢症狀,瘙癢持續時間平均爲10.7年。

特應性皮炎瘙癢是皮膚屏障、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本質上,特應性皮炎是免疫穩態失衡後的一種反應。

岳陽醫院皮膚科主任李欣教授介紹,許多AD患者困擾於病情的反反覆覆,甚至覺得這個病像“牛皮糖”一樣甩不掉,有的時候癢起來讓人睡不着,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特應性性皮炎患者不僅有瘙癢、皮損等臨牀表現,還有隱匿的炎症,需要長期維持緩解治療。

對於不少患者關心的特應性皮炎與溼疹的關係,李欣醫生介紹,特應性皮炎是一種特殊溼疹。

李欣醫生表示,約3/4特應性皮炎患者會被其影響睡眠,甚至失眠。“如果兒童患者長期患病,生長髮育受阻,會比同齡人瘦小。隨着患者長大,可能變得肥胖,還容易合併出現高血壓等其他疾病。”

隨意停藥,可能加重病情

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類似,特應性皮炎也需要長期管理。李欣教授介紹,特異性皮炎患者不僅有瘙癢、皮損等臨牀表現,還有很多隱匿的表現和影響,“冰山下的威脅不可不防”,如睡眠不足、工作學習效率低下。精神健康方面,會出現精神壓力、情緒波動、焦慮、自卑等等。特應性皮炎還伴隨其他的過敏性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哮喘。

醫生髮現,臨牀上不少患者忽視了特應性皮炎作爲慢性、複發性疾病的本質,症狀稍有好轉就自行停藥,導致疾病反覆發作。

李欣醫生提醒,特應性皮炎患者應規範用藥。隨着分子機理逐漸明晰,瞄準病因靶點的創新藥物問世,目前已經可以實現特應性皮炎的對因治療。如JAK1抑制劑開創了小分子靶向治療先河。對於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而言,長期規範地進行對因治療對減少復發風險、提升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近年來,中醫結合創新藥物的方案,給很多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李欣醫生對此表示,中醫藥可全程參與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核心是“辨症與辨病相結合”、“內服與外治相結合”。

在李欣醫生看來,特應性皮炎應堅持長期治療,基礎治療貫穿始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儘早啓動系統治療。

關於創新藥物的安全性,顧超穎醫生解釋說,像JAK1這樣的小分子抑制劑等創新藥,實現了針對疾病發病機制的精準靶向治療,是一種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法。她介紹,華山醫院的相關臨牀研究也說明了藥物的安全性,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可以達到管理疾病的效果。

特應性皮炎系統性治療邁入新時代

《中國特應性皮炎患者生存狀況調查報告(2020)》顯示,有超過3/4的醫生認爲,現有的特應性皮炎傳統治療方案存在療效不滿意、副作用多等缺陷。因此,特應性皮炎治療藥物已成爲很多國內外大型藥企的重點研發目標。

2022年,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阿布昔替尼於中國獲批,爲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治療提供了新選擇。

2025年3月,阿布昔替尼全球最大規模JAK1抑制劑真實世界研究AHEAD階段性研究成果於美國AAD大會上國際首發,爲特應性皮炎領域創新小分子藥物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臨牀應用提供更多真實世界研究與醫學循證證據。2025年6月,AHEAD首次披露超千例患者中期結果,補充52週中國患者長期瘙癢、皮損、生活質量改善臨牀證據。

編輯: 錢俁顥

責編: 董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