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確診高危產婦,作者稱打錯了”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文
5月5日,澎湃新聞報道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一篇涉及子宮肌瘤手術的論文中,出現了55例男性對照觀察患者。之後,齊魯醫院通報,經覈查,網傳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該院依規依紀給予護士霍某某記過處分、降級處理,取消其五年內各類晉級晉升等資格。
澎湃新聞記者進一步搜索看到,除了該篇論文,在中國知網上還有兩篇涉婦科論文中出現男性病例,該兩篇文章均發表於《中國醫藥指南》期刊。
其中一篇題爲《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聯合卵巢移位、陰道延長對患者性生活質量及內分泌水平的影響》的文章中,在第一部分資料與方法中介紹:我院於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宮頸癌患者隨機的分爲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中60例(60%)爲男性,40例(40%)爲女性;最大年齡爲43歲,最小年齡爲27歲,平均年齡爲32歲;其中30例(30%)爲Ib1期,40例 (40%)爲Ib2期,30例(30%)爲IIa1期。觀察組中55例(55%) 爲男性,45例(45%)爲女性;最大年齡爲40歲,最小年齡爲28歲, 平均年齡爲31歲;其中35例(35%)爲Ib1期,45例(45%)爲Ib2 期,20例(20%)爲IIa1期。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理分級等 進行比較,P >0.05,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而在文章的開頭部分,還介紹稱:“宮頸癌作爲婦科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有着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者逐漸趨向於年輕化,嚴重影響着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
該文章作者爲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門診智秀峰,於2015年9月發表於《中國醫藥指南》期刊。
記者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生執業註冊信息查詢到,智秀峰取得了朝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執業醫師註冊,執業範圍爲“婦產科專業”,執業類別爲“臨牀”。在中國知網,該作者共有4篇發表在期刊的文獻,均顯示單位爲朝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
在朝陽市中心醫院掛號系統中可以看到,智秀峰爲婦科門診的副主任醫師,簡介中顯示該醫師於國家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尤其擅長婦產科常見疾病診治。
5月5日,澎湃新聞記者就此事多次致電朝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及辦公室,均未獲接通。
另一篇名爲《護理干預在羊水栓塞高危產婦預防中的意義分析》的文章中稱:“選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治療出現羊水栓塞的高危產婦140例,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爲兩組,其中實驗組的患者使用精心的護理干預,在對照組中使用常規的護理。其中,實驗組有31例女性患者,有34例男性患者,最小的患者有29歲,最大的患者有49歲,平均年齡爲(35.51±3.7)歲。對照組中有32例女性患兒,有33例男性患兒,最小的患者有28歲,最大的患者有48歲,平均年齡爲 (36.52±4.1)歲。”該部分“高危產婦”病例中不僅出現了“男性患者”,部分患者還被稱之爲“患兒”。
知網信息顯示,該文章發表於2018年2月28日,發表期刊同樣爲《中國醫藥指南》。文章作者爲撫順市中心醫院產科王忠紅。記者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護士執業註冊信息查詢到,王忠紅獲得了撫順市健康委員會發布的護士執業註冊,所在醫療機構爲撫順市中心醫院。
5月5日,記者通過撫順市中心醫院聯繫上了作者王忠紅,她表示,該文章出現男性病例是由於失誤導致的,“他們打錯了,應該是女,打成了男,他們後來出版後給我寄過來我也沒覈實。”王忠紅稱,自己會聯繫出版社溝通此事。
記者瞭解到,上述兩篇文章刊登的期刊均爲《中國醫藥指南》,該期刊創刊於2003年,是由中國保健協會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2024版複合影響因子0.278。
本期編輯 鄒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