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友善石虎 農作變身創意料理
南投推動友善石虎農作逾10年,47名農友響應,更有餐旅業者、店家將石虎農作變成創意料理或產品。(林保署南投分署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攜手南投縣政府推動友善石虎農作逾10年,已有47名農友響應,讓農地成爲石虎等野生動物安全棲息與覓食空間,更有餐旅業者、店家將石虎農作變成創意料理或產品,讓保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30日舉辦成果分享暨表揚大會。
石虎爲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分佈於中部淺山與農村交錯地帶,棲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面臨棲地喪失、與人衝突等風險,生多所與林保署2014年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2019年攜手南投縣政府導入生態服務給付,鼓勵友善農作,昨天表揚16名標章農友及生態農業推手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陳興宗。
獲表揚農友張耕維說,他在集集地區種愛玉,參加保育課程後,瞭解保育對環境的重要性,平常刻意留下愛玉落果給白鼻心、赤腹松鼠等小動物食用,曾在果園裡發現一隻受傷的大冠鷲,立即利用所學將大冠鷲送到生多所轄下的野生動物急救站,大冠鷲獲救令他非常開心。
南投縣長許淑華說,一羣人以實際行動守護瀕危生物,讓農地成爲石虎安心的棲所,迄今縣內已有47名農友響應,友善耕地面積達86公頃,農作涵蓋稻米、香蕉、紅龍果、柑橘、芭樂等,更有餐旅業者、店家將友善石虎的農作變成一道道創意料理與產品,讓保育精神進入日常生活,也讓南投農業走出價值與溫度。
生多所所長楊嘉棟表示,石虎研究從南投開始,在地保育行動也從南投開始,感謝友善農作農友、技術指導專家及在地業者,讓友善農作逐漸擴展,唯有齊心合力才能讓生態環境更好,愈來愈多人支持友善耕作,大家吃得健康、吃得保育,農業更有生態價值。
林保署署長林華慶表示,南投縣府試辦石虎生態服務給付,逐年擴大到苗栗縣、臺中市及彰化縣等,友善耕地面積約300公頃,已輔導52個社區成立巡守隊,透過巡守維護山林、通報違法狩獵等,如今不僅石虎,還有諸羅樹蛙、草鴞、食蛇龜、水獺、臺灣黑熊等10種野生動物友善標章,成爲守護生態環境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