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瑞巖溪鋼便橋通車 結束10多年2村繞遠路之苦

仁愛鄉發祥村梅村部落與力行村溫泉部落僅隔瑞巖溪,聯繫兩部落橋樑毀損10多年,縣府斥資800萬元興建鋼便橋,南投縣長許淑華等來賓緩步走過鋼便橋慶通車。(南投縣政府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梅村部落與溫泉部落僅隔瑞巖溪,聯繫兩部落橋樑歷經多次天災毀損,縣府斥資800萬元興建鋼便橋27日舉行通車剪綵典禮。(南投縣政府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縣府斥資800萬元在仁愛鄉瑞巖溪興建長30公尺、寬3公尺的鋼便橋,27日通車,可供型車通行,兩岸居民不用再繞遠路往來。(南投縣政府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南投縣仁愛鄉梅村部落與溫泉部落僅一溪之隔,未料聯繫兩部落橋樑歷經地震、瑞巖溪暴漲等多次天災毀損,10多年來兩岸居民往來只能遶路,縣府斥資800萬元興建瑞巖溪鋼便橋27日通車,南投縣長許淑華說,未來鄉親不用遶遠路,生活交通或農產運輸更方便安全。

仁愛鄉公所指出,發祥村梅村部落與力行村溫泉部落僅隔一條瑞巖溪,原本有一座水泥橋聯繫兩部落,但橋樑於921大地震時受損,2014年橋樑因風災遭暴漲溪水沖毀,兩部落交通仰賴涵管便道或遶往鄉道投89線(力行產業道路)通行,未料該涵管便道去年因卡努風災沖毀,縣府斥資800萬元興建長30公尺、寬3公尺的鋼便橋。

瑞巖溪鋼便橋27日舉行通車典禮,許淑華與仁愛鄉長江子信、南投縣議員林庭秝、仁愛鄉民代表會主席洪文全、副主席陳秀惠等來賓剪綵後,一起緩步走過嶄新鋼便橋,歡喜慶祝聯繫兩部落的鋼便橋通車,未來提供小型車通行。

許淑華說,梅村部落原有橋樑在歷年風災摧殘下毀損,車輛無法通行,對外仰賴流籠或遶往投89線,族人企盼橫跨瑞巖溪的鋼便橋歷時7個多月工期終於完工通車,未來鄉親回家的路更安全,不用再遶遠路,不管生活交通或農產運輸都更方便,這座鋼便橋只是開頭,未來努力向原民會爭取特色道路建設經費,讓部落交通更臻安全完善。

南投縣原民局表示,鋼便橋橫跨瑞巖溪,採貨櫃工法施作,由3個貨櫃支撐,主要提供小型車輛通行,不僅連接了發祥村和力行村,大幅縮短了兩地的行車時間,提升交通便利性,促進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未來方便遊客順遊紅香溫泉;災害期間也可以作爲聯外替代道路,避免衍生孤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