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僑副董:陸美競爭衝擊早有因應 下半年比上半年好

南僑副董陳正文:中美競爭衝擊早有因應,下半年比上半年好。圖/李麗滿

南僑(1702)3日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2.5元,近期關稅與匯率衝擊市場,南僑副董事長陳正文表示,泰國業務面向全世界,除了美國外,還有大陸、歐洲、紐澳與東南亞等市場,衝擊是有,但是長期分散市場可因應,傳統下半年是油脂與冷凍麪糰旺季,預期下半年比上半年好。

南僑總裁李勘文表示,泰國有3成業務銷往美國,但關稅議題是比較出來的,競爭對手是越南、日本,但越南關稅比泰國更高,日本的生產成本本來就較泰國高,加上關稅後,競爭力不會比泰國高。

但關稅拉高後成本同樣上升,李勘文表示,泰國業務爲代工,關稅由客戶負責,而美國廠商若是有生產能力,就不會由外國代工,因此最終還是要看需求。

至於是否有規劃至美國設廠,李勘文表示,到美國設廠並不容易,所有成本都會提高,若是以代工爲主,絕對都要在生產有競爭力的地方,但所有可能都會評估考慮。他表示,泰國二期廠房剛投入營運,但三期是否會照計劃進行則需要觀望,關稅議題在7月9日底定後,很多事情纔會恢復正軌。預期下半年纔會開始評估規劃。

李勘文強調,泰國廠二期米果今年陸續投產,中美競爭激烈,但歐盟、澳洲等業績都是雙位數成長,各佔三分之一,主要提早分散市場所以都是可以因應。

陳正文表示,目前大陸的經濟仍在復甦中,而大陸市場不斷在自我調節,消費低迷也會有新業態出現,但美中關係並未和緩,「兩個大人打架,企業不會太好過」,供過於求的情形很明顯,消費市場還是很保守。但他也說,南僑旗下在大陸的餐飲不管來客與業績都比去年好,只是人均消費並未提高。

李勘文指出,臺灣市場變化大,很多原物料需要靠進口,而食品出口少,匯率上雖然有利,但經營環境仍然挑戰大,包括夏季電價、減碳等議題,成本都墊高很多,因此抵消了新臺幣升值的利益,而外在環境變化大,多少也影響了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