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症狀大不同!不只媽媽會產後憂鬱 如何陪伴陷入低潮的另一半

很多人以爲「產後憂鬱」只會發生在女性身上,但研究指出,約有5%–10%的男性在伴侶生產後,也會出現產後憂鬱症狀。這意味着,不論是媽媽或爸爸,都可能陷入產後情緒低潮。 示意圖/Ingimage

很多人以爲「產後憂鬱」只會發生在女性身上,但研究指出,約有5%–10%的男性在伴侶生產後,也會出現產後憂鬱症狀(Paulson & Bazemore, 2010)。這意味着,不論是媽媽或爸爸,都可能陷入產後情緒低潮。

因此,學會如何正確進行產後憂鬱陪伴,對家庭和伴侶關係至關重要。

男性也可能出現產後憂鬱

雖然社會多將焦點放在產後媽媽,但男性同樣可能因壓力與轉變而出現憂鬱狀態。

⠂成因:經濟壓力、睡眠不足、角色轉換的適應困難。

⠂常見症狀: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興趣、易怒、迴避家庭互動、對自我價值感下降。

⠂容易被忽略:男性較少主動求助,加上文化對「男性脆弱」的標籤,讓問題經常被低估。

👉 重點提醒:男性產後憂鬱並不罕見,伴侶與家人應留意並給予支持。

如何陪伴產後憂鬱的另一半

在伴侶經歷產後憂鬱時,陪伴的核心不是「立即解決」,而是「讓對方不再孤單」。

有效的陪伴方法:

⠂傾聽與理解

◦不要急着給建議,而是先聽她的心情。

◦避免說「妳想太多了」或「妳要堅強一點」,這些話會讓她更自責。

◦說:「我理解妳很辛苦,我會陪妳一起面對。」

⠂分擔家務與育兒

◦主動幫忙換尿布、餵奶或洗衣服。

◦減少她一個人承擔所有壓力。

◦讓她有時間休息,這對情緒修復非常重要。

⠂提供情感支持

◦肯定她的努力,不要只看她的不足。

◦多給擁抱與安慰,即使一句「妳已經很棒了」都很有力量。在她懷疑自己時,提醒她已經盡力了。

⠂鼓勵尋求專業協助

◦陪她去看精神科/身心科,或心理諮商師。

◦一起討論治療方案,像是心理治療或支持團體。

◦讓她知道這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可以一起面對的挑戰。

產後憂鬱陪伴時不能做的事

在支持過程中,有些行爲反而會讓狀況惡化,需要避免:

❌ 輕視或否定:「你想太多了」「很快就會好」

❌ 責怪或比較:「別人都能適應,你爲什麼不行?」

❌ 情緒失控:常發脾氣只會加劇壓力。

❌ 逃避對話:不談問題會讓憂鬱惡化。

❌ 單打獨鬥:不要把所有壓力都自己承擔,應尋求專業與家人協助。

常見問題FAQ

Q1:產後憂鬱通常會持續多久?

A:大多在6個月內逐漸緩解,但若超過一年未改善,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Q2:男性的產後憂鬱與女性有何不同?

A:女性多以哭泣、悲傷表現,男性則更常出現易怒、逃避或過度投入工作。

Q3:陪伴產後憂鬱的伴侶時,是否該隱瞞孩子相關壓力?

A:不需隱瞞,而是適度調整分工,讓對方有喘息空間。

Q4:何時該尋求專業幫助?

A:若出現持續失眠、無法專注、食慾異常或自傷念頭,務必立即就醫或找心理師。

Q5:除了伴侶,家人朋友能如何協助?

A:提供實際幫忙(如帶孩子、做家務),陪伴就醫,並給予情感支持。

總結

產後憂鬱陪伴的核心在於「減少孤單感」,而非立刻解決所有問題。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因產後壓力陷入憂鬱,而伴侶與家人能做的,就是理解、分擔與陪伴。當家人一起承擔,產後的挑戰才能轉化爲攜手面對的人生經驗。

(本文經《聊心茶室》授權,原文出處「產後憂鬱陪伴指南|男性也會產後憂鬱」,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