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少先隊員“清明祭英烈”活動舉行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4月2日,由南京團市委、南京市教育局、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南京市少工委共同主辦的“追尋·信仰的力量——南京市少先隊員‘清明祭英烈’活動”在雨花臺烈士陵園開展。活動以紅色情景劇、詩朗誦、主題隊課等形式,讓隊員們通過角色代入、情景還原,與歷史“對話”,從雨花英烈的故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初春的雨花臺烈士陵園莊嚴肅穆,松柏蒼翠,豐碑屹立,在高大巍峨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150名少先隊員代表昂首肅立,齊聲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嘹亮的歌聲激盪着少先隊員繼承先烈遺志、賡續紅色血脈的堅定信念。紅色情景劇《擎旗禦侮:羅登賢》將活動推向高潮,南京市石鼓路小學“羅登賢”英雄中隊的少先隊員們生動再現了羅登賢烈士“革命何須怕斷頭”的錚錚鐵骨,讓跨越時空的信仰力量深深觸動每一位少先隊員的心。
南京市石鼓路小學四年級學生、“羅登賢”英雄中隊少先隊員張佳怡說:“作爲新時代的少年,我會永遠銘記羅登賢等雨花英烈的精神,以他們爲榜樣,刻苦學習,努力面對挑戰,成長爲對祖國和人民有用的人。”
活動現場,秦淮區10名少先隊員接過紅色場館“紅領巾講解員”聘書,他們將繼續講好紅色故事,成爲歷史的講述者、精神的傳承者。石鼓路小學5名旗手接過英雄中隊的旗幟,自1955年,南京誕生全國第一支英雄中隊——“盧志英中隊”以來,南京已涌現千餘支以雨花英烈命名的英雄中隊,傳承70載的英雄中隊精神熠熠生輝。
儀式結束後,紅領巾講解員們與雨花臺專業講解員合作,在信仰步道、烈士羣雕像、丁香樹、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等點位,生動講述還原英烈成長足跡與革命歷程,“行走的思政課”讓隊員們深刻感悟了“雨花英烈精神”的時代迴響。
南京市少工委副主任、南京市少先隊總輔導員朱薇薇說:“今天來到我們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的孩子們,只是我們南京市62萬少先隊員當中的代表。清明前夕,我們南京市少工委號召全市的少先隊員們以及我們的少先隊的大隊、各級少先隊的組織,就近到烈士紀念場館、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英烈的活動。其實就是想在清明時節讓孩子們不忘我們的英烈們爲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的鮮血和努力,也希望這樣的活動,激勵孩子們能夠在新時代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社會教育處副處長趙靜介紹,本次紅領巾尋“源”祭英烈活動通過區域聯動、館校協同、黨團隊共建的創新模式,共同構築了一堂“看得見熱血信仰、聽得見歷史迴響”的立體思政課,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更是對英烈精神的時代傳承。
趙靜說:“雨花臺烈士陵園作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通過祭掃、獻花、講述英烈故事等形式,讓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家國情懷。我們將繼續發揮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優勢,引導更多人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將愛國之志轉化爲報國之行。今後我們將持續創新教育形式,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更強生命力。”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記者 彭迪帆、沈一秀、史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