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各處公共場所強制“刷臉”情況已改善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聯合公佈《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辦法》規定,不得在賓館客房、公共浴室、公共更衣室等公共場所中的私密空間內部安裝人臉識別設備。爲此,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對在寧的一些公共場所進行了探訪。
場景1 入住酒店“非必要不刷臉”
3月23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亞朵、全季、怡萊等多家賓館酒店走訪調查後發現,酒店前臺人臉識別設備還在,但並未投入使用。旅客吳先生表示:“之前住酒店,不僅需要提供身份證,還要人臉識別。”據酒店介紹,目前,旅客辦理入住手續只需向酒店前臺提供身份證即可,按個人意願可選擇接受或拒絕人臉識別;如果旅客沒有攜帶身份證,則需要使用支付寶掃描“電子身份證”小程序二維碼後進行人臉識別方能入住。記者採訪得知,現在全季等酒店依然有人臉識別系統,但必須提前告知或徵求意見,不做強制要求。
上海中聯(南京)律師事務所王雲霞主任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賓館客房、公共浴室、公共更衣室、公共衛生間等公共場所中的私密空間內部安裝人臉識別設備,進一步明確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非強制原則。對此,用戶需主動行使“知情權”與“拒絕權”,避免盲目授權“被刷臉”。
場景2 “刷臉乘地鐵”的人不多
記者來到地鐵二號線新街口站,注意到進站口共有六臺閘機,但只有兩臺安裝了人臉識別設備,並顯示“歡迎刷臉過閘”的字樣;儘管地鐵站人流量巨大,但是乘客們都選擇使用手機二維碼或實體卡乘車,人臉識別設備進站形同虛設。記者嘗試使用人臉識別設備時,設備卻提示“人臉識別損壞”。
場景3 “不刷臉回不了家”或將根治
家住城東月牙湖附近一家小區的方先生反映,3年前他家所在的小區就啓用了人臉識別功能,包括他上小學的兒子在內的家庭成員進小區和單元門都需要刷臉,但這兩年兒子長大了,不再是以前的娃娃臉,臉型也有些微變,人臉識別門禁經常識別不出來,造成孩子開門煩惱。
知名互聯網專家、網經社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特約評論員郭濤表示,《辦法》規定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系統應當採取數據加密、安全審計、訪問控制、授權管理、入侵檢測和防禦等措施保護人臉信息安全。“不刷臉不讓進小區”等問題得到解決。
場景4 “刷臉刷碼”結算自由
在華採天地盒馬鮮生超市,記者發現超市內有三四種不同的監控設備在正常運轉。在自助結算區,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依然選擇刷臉支付。盒馬方面負責人表示,超市公共區域並沒有強制人臉設備系統,顧客看到的攝像頭都是商超正常監控。另外,消費者在結算的時候也可以自由選擇刷臉或者刷碼。(範曉林 陳哲 朱秋璇)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