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迴響④“蹭飯”書記董桂林:一碗麪條連民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 視聽新聞與傳播研究室主任 冷凇:每次重溫入黨誓詞的時候,大家都會提到這句話: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也就是一百多年來,不管這個時代怎樣變化,不怕犧牲、英勇鬥爭的精神是代代相傳的,是永遠需要我們年輕人銘記的。
河南廣電首席評論員 夏繼鋒:是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把民族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家國同構、民邦共生。接下來,我們通過這首歌《向光而行》,去認識一位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共產黨員代表,人送外號“蹭飯書記”。
【現場】董桂林:大娘,你吃住飯了。
董桂林:大爺,你不用管我。
村民:嚐嚐。
董桂林:我不嘗,真是下回,下回下回。
董桂林:大娘。
村民:來吧。
董桂林:下回。
村民:下回來吃飯啊。
董桂林:到時來,一定來。
我們跟着董桂林在村裡溜達,聽到不少村民給他起的外號:“雞蛋書記”、“麪條書記”、“蹭飯書記”等等。更有意思的是,董桂林和村民打招呼的方式,竟是時下最潮最酷的“碰拳禮”。
周口市鹿邑縣範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董桂林:就碰個拳,那種年輕的心態,就類似力量的傳遞一樣,就會感染他們,更願意交流、袒露自己的心聲了。其實年齡大的人都不懂這些,他也不懂(駐村書記)是什麼,就感覺親人來了。
周口市鹿邑縣範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董桂林:你知道我因爲啥走那麼快吧,因爲練出來了,擱(村裡),你如果走晚(慢)一點你找不着下一家。
記者:大概多少戶,你摸清了沒?
董桂林:3900 多個人,將近 1000 戶。
董桂林告訴我,“蹭飯”不是爲了乾飯,一碗麪條,幾句家常,就能發現最真實的村情:哪條路該修、誰家遇上難事了,這些他都會記在心裡。
周口市鹿邑縣範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董桂林:說實話我之前“社恐”,後來因爲駐村第一書記職責和使命的需要,他得跟村裡任何一個人都在打交道,逐漸的從“社恐”變成了“社牛”。甚至被網友戲評“社交悍匪”。
信任,在點滴中累積。村裡101歲的奶奶喊他“親孫乖孫”;一位大爺,在他初次上門“蹭飯”時,因他帶了禮物覺得見外而生氣。這些真情實意都讓董桂林更加體會到肩上責任的重量。
周口市鹿邑縣範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董桂林:千萬不要把人民羣衆當你的管理對象,他是你的服務對象。只要是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事,我都敢去做。人民羣衆現在眼睛很雪亮對不對?擺拍不擺拍,一眼都能瞄出來。
董桂林說,他要的是流量,更是能轉化爲實實在在推動鄉村發展的能量。藉助200萬粉絲的影響力,他大力推廣鹿邑本土農產品,芝麻鹽、蒲公英茶和烤鴨蛋等鄉村特產,銷路大開。
周口市鹿邑縣範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董桂林:我感覺鄉村振興,需要就是產業振興先行,結合羣衆路線,產業振興之後,年輕人肯定會回來,家裡都有錢掙了,他爲什麼要出去。
隨着帶貨體量增大,董桂林發現產能跟不上了,他們開始放眼河南挑選更優質的產品,並籌劃在範莊建設“雲倉”,爲產業長遠發展鋪路。
周口市鹿邑縣範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董桂林:我不知道我會做到哪一步啊,盡力去做,別管成不成,幹了再說。不忘初心,羣衆日子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