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天安艦真是被朝鮮擊沉?
圖爲韓國海軍艦艇巡弋海疆。(韓國海軍)
《假新聞》:解密戰爭暴行捏造與假新聞 如何操盤世界秩序(時報出版)
隨着平壤與華盛頓之間的緊張局勢在2010年代加劇,北韓面臨愈來愈多以可疑證據懷疑他們發動攻擊的指控。這爲美國參與東亞事務、推進歐巴馬政府「重返亞洲」倡議的目標,以及向平壤施加更大壓力,提供了更多借口。
2010年3月26日,南韓海軍的浦項級輕型護衛艦天安艦,在反潛艦作戰演習中沉沒,艦上46名船員喪生。最初,死者家屬普遍認爲是海軍的無能造成這起事故,但幾個星期後,當地媒體開始猜測北韓可能是罪魁禍首。當時的證據非常可疑-是援引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非政府組織代表,他說他接到一位北韓高級軍官的電話,吹噓是他策劃了針對天安艦的整起行動。當有人指出,專門反潛艦作戰資產已經透過嚴密監測證實,該地區沒有北韓潛艇的蹤跡時,一些媒體隨即聲稱,如果不是北韓海軍所爲,那麼一定是北韓的破壞者轟炸機所爲。
隨着首爾新上任的政府,正式尋求拋棄過去對平壤較友好的政策態度,將天安艦事件說成是北韓的陰謀,不僅可使首爾當局、南韓海軍和美國免受批評,也能做爲政策轉變的藉口。儘管如此,專家們仍然支持天安艦沉沒是意外事故所導致,而非北韓襲擊所造成的這個結論。南韓國防部長金泰榮認爲,衆多被南韓軍隊在1970年代佈下的其中一顆水雷,或許正是事故主因。他援引操作護衛艦感測器的倖存船員訪談內容,做爲反駁遭魚雷攻擊理論的證據,並稱有關天安艦是遭北韓魚雷襲擊的報導「毫無根據」。由六個國家(除南韓外均爲西方國家)組成的委員會於5月7日得出的結論認爲,這艘護衛艦很可能是「被德國製造的魚雷擊毀」-這是南韓潛艇廣泛使用,且北韓並無管道獲得的一種武器。委員會的報告讓外界猜測可能是友軍誤擊導致此次事故。不過這個結論也受到質疑,因爲找到的魚雷殘骸已出現腐蝕情況,專家們認爲它們肯定已經沉入水中多年。
衆多專家中,華盛頓特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政治分析師徐在正博士是其中一位認爲這項指控所引用的證據,根本無法證明北韓襲擊天安艦。他認爲,最大的矛盾之處是,在軍艦上發現的白色粉末不可能是爆炸產生的結果。複製化學反應的實驗顯示,這些粉末是長期浸泡水中所導致的鏽蝕。於是他反而聲稱,天安艦很可能是被南韓的老式水雷擊沉-就與國防部長最初的說法一樣。康斯坦丁.艾斯莫洛夫博士對天安艦沉沒的詳細情況進行了獨立評估,有效排除了北韓攻擊的可能性。他指出,這艘軍艦是「專門爲獵殺敵方潛艇而設計的」,他說:
倘若是在近距離交戰,且事故發生地點深度很淺(15到20公尺)的情況下,天安艦船員不但沒有發現敵艦,也沒有探測到任何魚雷發射,是非常奇怪的。
北韓發射的魚雷要出現這種軌跡的可能性即使不是完全爲零,也還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艾斯莫洛夫將這種可能性稱爲「奇蹟」,他也不是唯一得出這個結論的人。正如日本《亞太期刊》(Asia-Pacific Journal)指出:
天安艦是一艘護衛艦,主要任務就是用雷達和聲納探測敵方的潛艇、魚雷和飛機……如果北韓的潛艇和魚雷正在靠近,天安艦應該能夠迅速發現,並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反擊或規避。此外,天安艦沉沒當天,美國和南韓(大韓民國)正在舉行軍事演習,因此可以預期北韓潛艇會南下進行監視。很難想像天安艦的聲納部隊,沒有因此處於警戒狀態。
南韓各大報也同樣強調,天安艦和美韓軍隊在高度戰備狀態下部署的其他監視資產,不太可能沒有發現出現一艘北韓潛艇。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美韓政策計劃主史考特.史奈德也列舉了類似事實,並對北韓發動襲擊的說法提出極大的懷疑。
天安艦事件正中美國和新上任的李明博政府下懷,翻轉了南北韓之間的友好關係,而且剛好配合制裁升級,切斷北韓與南韓極具價值的經濟關係。李明博政府利用這一事件,終止了幾乎所有與北韓的貿易往來,並在軍事和資訊方面加大對平壤的壓力。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事發不久後訪問南韓,並談到「改變北韓方向」和「爲北韓人民提供更美好生活機會」的計劃,從西方國家常常訴諸這類言辭的情況來看,這被廣泛解讀爲隱晦地推翻北韓非西方化政府的訴求。相關人士希望天安艦事件能讓歐巴馬政府從其他區域行爲者和南韓大衆獲得更多支持,對平壤採取強硬立場。
雖然天安艦沉沒真正的原因仍未明朗,但西方主導的調查小組後來強調北韓該爲此負責,西方媒體也不厭其煩地重複這個說法,但這個說法仍然非常不可信。考量到這些說法不斷變動和其所引用證據的本質,更加落實了這些說法的不可採信。雖然天安艦沉沒事件有機會代表韓戰以來,北韓最成功的軍事行動之一,而且平壤歷來也不避諱對之前發動過的攻擊行動負責,但天安艦沉沒事件北韓從一開始就否認與此事有任何關聯,北韓官媒也稱南韓「國人同胞」的損失是「令人遺憾的意外」。(三之二;摘自時報文化《假新聞》;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