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愛情蟲」災情嚴重爲何不噴藥?臺灣也有 6招自保
南韓仁川郊山爆發「愛情蟲」蟲災,圖爲6月30日山區步道望遠鏡與欄杆附着大量成蟲的景象。(路透)
南韓首都圈6月下旬出現大量俗稱「愛情蟲」的黑色昆蟲,本週災情更趨嚴重,郊山步道「羣蟲遮天」恐怖景象,吸引美國《紐約時報》、英國《獨立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多家外媒關注,蟲屍惡臭令民衆難以忍受。近日氣溫炎熱是蟲災爆發主因,若氣候變遷問題持續,「愛情蟲」可能在50年後蔓延到整個朝鮮半島。這種昆蟲對人類無害且抗藥性強,南韓官方只能用殺蟲劑以外的方式誘捕,大衆日常生活可運用基本6招降低蟲害。
綜合KBS電視臺、《中央日報》、《金浦新聞》、《朝鮮日報》等韓媒報導,這種昆蟲正式名稱爲「長鋏毛蚋」(Plecia longiforceps),體型小且長,軀幹黑色但胸部紅色,成蟲在飛行時交尾而獲得「愛情蟲」(lovebug)外號。愛情蟲在南韓屬於外來物種,原產於亞熱帶,包括中國、臺灣、日本琉球羣島等地,美國南部如德州、佛州也有。
南韓學者據基因分析與其他證據指出,這種昆蟲可能從中國南部遷移到山東半島,經由貿易運輸進入南韓,2015年首次在仁川發現,趨光特性導致成羣朝都會區移動,牠們喜歡暖溼環境,熱島效應與石化燃料燃燒讓幼蟲在冬季不易死亡。首爾首都圈就成了愛情蟲的大本營,周圍郊山每年6到7月總有大量成蟲出沒。
在氣候變遷助長之下,愛情蟲2022年以來每年6月到7月在首爾市區與周邊大量現蹤,倘若氣溫因氣候變遷持續上升,學者預估其棲地2070年擴展至整個朝鮮半島。
2023年首爾市府接獲蟲災投訴量4418起,去多大增至9296件。蟲災氾濫時期,大衆抱怨許多愛情蟲附着在汽車車窗、房屋或餐廳牆壁,甚至地鐵內。山區步道、樹木、欄杆、指示牌等物體密密麻麻一片黑,登山居民忙着拍掉身上的蟲蟲,種種景象令人不適。還有民衆拿出捕蟲網、電蚊拍對付,終究徒勞一場。
今年仁川海拔395公尺的桂陽山昆蟲數量比過去2年異常大增,社羣平臺也出現登山步道佈滿愛情蟲的照片瘋傳,蟲災已達非地方政府能獨立因應的程度。南韓環境部4日認爲災情極爲嚴重,已出動鼓風機、灑水設備、誘蟲板等裝置滅蟲,並協助剷除、清運大量蟲屍。國立生物資源研究所2日安裝4個光源捕蟲器,效果良好,4日再增加3個。環境部也裝了白色黏蟲網,增加誘捕量。上山報導的新聞記者從頭到腳包緊緊,就怕蟲蟲上身。
愛情蟲並非害蟲,不會咬人。成蟲可協助花卉授粉,幼蟲像蚯蚓一樣能把腐爛的樹葉轉化爲有機成分改善土壤,也不會傳染疾病,加上此前已知具有抗藥性,因此無法使用農藥或其他殺蟲劑噴灑滅蟲。這種昆蟲目前在韓國沒有天敵,數量容易爆增,但時間久了自然界會有調整,此前已觀察到鳥類、蜘蛛等物種捕食愛情蟲。
綜合多位學者建議,由於愛情蟲趨光,蟲害期間,居家戶外環境最好減少光線照明;窗戶加裝紗窗,而且要確實堵住紗窗排水孔,以防蟲體鑽入;可向窗戶、玻璃噴水灑水,防止愛蟲靠近或打落附着其上的蟲體;室外照明周圍加裝具有黏性的捕蟲墊。如果愛情蟲進入室內,請用裝了水的噴霧器對其噴灑,蟲屍請用衛生紙擦乾淨,以免發出難聞異味。外出時別穿白色或顏色鮮豔的服裝,以深色爲宜。
國立生物資源研究所學者指出,愛情蟲通常6月中旬會在韓國出現,成蟲壽命約1星期,飛行能力不佳,也不喜歡水,所以雨天很少出沒。考量各種因素,愛情蟲數量會在7月中旬大減並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