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提前來襲」? 學者點名2035、2038年
▲日本政府今年對南海海槽大地震發佈警告。圖爲日本311大地震。(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日本政府專家小組「南海海槽大地震」最新災害預測顯示,30年內發生機率已從「70%至80%」上升至「80%左右」。如今,專家學者之間更出現「2035年說」與「2038年說」兩派觀點,認爲這場毀滅性強震,可能比官方預估更早來臨。
今年1月,日本政府專家小組在災害預測中指出,最悲觀情況下,「南海海槽大地震」將造成29.8萬人死亡、235萬棟建築物全毀,同時導致270兆日圓(約新臺幣61兆元)的經濟損失。
日本地震預知學會會長、東海大學及靜岡縣立大學客座教授長尾年恭表示,「南海海槽地震發生的時間,確實可能比預期的更早。在專家之間,目前有『2035年說』和『2038年說』兩種說法。」
▲2024年年初的石川縣能登大地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他解釋,這兩個時間點,是透過分析1707年寶永地震、1854年安政東海地震、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等歷史數據,推算板塊回彈週期而得出。不過學界對此仍有分歧,「也有論文指出,30年內發生機率僅20%。」
除了南海海槽地震,同樣令人擔憂的是首都直下型地震,根據預估,未來30年內在東京都、茨城縣、千葉縣等南關東地區發生機率高達70%,而在此類型災害之中,基礎設施與民生管線的老化是一大隱憂。
東洋大學社會學教授、專攻災害情報論的中村功提到,「南海海槽地震的罹難者多數死於海嘯,而首都直下型地震則以火災造成的損害最爲慘重。無論是防災或是災害應對,正確的資訊與判斷都至關重要。」
【南海トラフ地震】「想定よりも早まる可能性も」 専門家の間で浮上する「2035年說」vs「2038年說」…死者數29萬8千人の現実味 https://t.co/UBNqiAZm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