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色堅持創新求變——用綠色提亮冶煉發展成色
來源:經濟日報
在廣西河池市南丹縣羣山環繞中,有一座與生態共榮的冶煉明珠——廣西南丹南方金屬有限公司。這裡生態環境優美,企業在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進行金屬冶煉的同時,嚴守安全底線,踐行環保理念,與周邊環境和諧共生。
作爲一家脫胎於傳統冶煉行業的企業,南方有色用近30年時間,成長爲一家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的行業領先企業,如今已獲評中國製造企業500強,是工信部第一批認定的“銅、鉛、鋅行業規範條件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連續3年榮獲中國鉛鋅行業“綠色發展傑出貢獻獎”,在國內有色金屬行業具有較強影響力。
闢新路
1996年,南方有色董事長周南方創立了南方有色的前身——廣西河池南方冶煉總廠。“如果說進入有色金屬行業多少帶着一股衝動的勁頭,那麼在尋找企業發展方向的過程中,我們則緊扣時代脈搏,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索。”周南方說。
那時,高能耗高排放是冶煉行業的標籤。一次考察回國後,周南方看到這個行業存在生產效率低、環境危害大等問題,還看到了中國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裝備與國際先進冶煉企業之間存在的差距。經過深入調研,企業領導層決定,要建設高效、綠色、科技及環境友好型的冶煉企業。
“一定要排除萬難,對標國際先進冶煉水平,改變我國冶煉現狀。”周南方告訴記者。
冶煉企業的綠色轉型,在當時沒有太多可借鑑的案例經驗,這意味着企業要面臨更多困難與挑戰,比如捨棄短期利益,投入更多資金,要進行更難的技術攻關等。
不管面臨多大的困難,企業都認準了綠色發展這條路。那段時間,周南方經常待在車間,與技術人員圍繞打造有色金屬集約、聯合冶煉模式進行技術探討。
缺少經驗借鑑雖然給企業的綠色轉型造成了一些困難,但也成就了南方有色,企業用多項工藝、裝備、技術創新突破行業發展瓶頸。2000年,南方有色成爲採用燒結機、鼓風爐工藝處理脆硫鉛銻礦的領先企業,也是首先採用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制酸的民營企業。
2012年開始,面對更高的環保標準,南方有色成立科研團隊,與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的專家一起研究如何完善、更新生產線。經過一次次試驗,團隊通過對爐型結構、耐火材料壽命等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造,成功研發出富氧側吹氧化、還原熔煉、爐渣煙化連續冶煉的技術和裝備。2016年,南方有色自主設計的“富氧側吹連續熔鍊”三連爐正式投產。南方有色副總經理荊濤介紹,得益於富氧側吹冶煉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工人們在監控室就可以24小時監測爐內的生產情況,不用在爐前駐守,真正實現了綠色冶煉。
曾經的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如今已成爲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標杆企業。2024年,南方有色198平方米沸騰爐焙燒系統、鉛冰銅和硫化砷渣協同處理示範線相繼投產,有效消除了砷濾餅、白煙塵等危險廢物的環保隱患,實現資源高效協同利用。
搶先機
南方有色的鋅錠生產車間裡鮮見人影,一塊塊冒着熱氣的高溫鋅錠從流水線上滑出,被一臺臺靈活的機械手臂精準抓取,再由無人駕駛叉車搬至轉運區,整齊碼放成垛。
這是南方有色參與完成的“有色冶金高效轉化精準調控與智能自動化系統”項目,該項目已經應用於鋅冶煉生產線,應用後,不僅產品能耗、勞動生產率等技術指標得到明顯改善,還實現了沸騰焙燒爐智能控制、溼冶工序自動控制與協同優化、裝備操作自動化等多個功能。
“這個項目近3年的經濟效益已達5億元以上。2024年6月,該項目還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南方有色生產技術部副部長劉旭升說。
綠色轉型、效率變革和價值提升的同步推進,離不開創新驅動。南方有色每年投入研發資金近6億元,共獲得授權專利105項。公司還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進行深入合作,創新研發了“揮發窯富氧熔鍊技術應用”項目。
以創新作爲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南方有色實現了產線裝備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2019年,南方有色旗下南國銅業,建成國內首臺(套)年產能達30萬噸電解銅的側頂吹連續鍊銅技術集成示範生產線,突破國內側吹熔煉爐單體產能20萬噸的上限。
2023年,公司30萬噸氧壓浸出和70萬噸渣處理項目、南國銅業40萬噸電解銅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均爲國內較大的單體冶煉生產線。其中,鋅氧壓浸出技術創新綠色製造項目,採用的是有色金屬冶煉固體廢物渣料處理新技術。自2023年11月投產以來,鋅錠產能已由每年40萬噸提升到70萬噸,公司鋅錠產品能耗下降17%。
“一系列創新項目的實施,使公司在工藝指標、技術裝備、智能化、能耗指標、環保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都達到或優於國內先進水平。”周南方說。
建集羣
近年來,南方有色以銅、鉛、鋅生產系統爲依託,金、銀、碲、鉍、鎘、錫、銻、銦等多金屬資源循環利用爲補充,以蒸汽、硫酸綜合利用的磷化工爲延伸,打造重要的銅鉛鋅基本金屬及稀貴金屬生產基地、磷化工綠色生產示範基地,加快建鏈強鏈補鏈延鏈,推動資源協同高效利用。
在現有產業鏈基礎上,向上遊,南方有色不斷加大對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的投入,爲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向下遊,公司大力拓展有色金屬深加工業務,提高產品附加值。企業生產的鉛、鋅、銅、白銀均在倫敦金屬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註冊,成爲國內外知名交割品牌。
2024年,南方有色旗下的QL牌A級銅、NF牌鉛錠和QL SHG高純鋅錠3個倫敦金屬交易所註冊品牌,一次性通過現場評估並獲得“A等級”礦產供應鏈盡責管理評估證書。“這是我們取得的又一重要國際評估認證,有利於完善公司供應鏈管理,確保相關產品正常交割,拓寬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影響力。”南方有色企業管理部業務主管盆強說。
南方有色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企業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合作等方式,吸引上下游企業聚集,促進產業協同,更好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針對錫精礦無法就地加工,錫產業鏈不完整的問題,南丹工業園區2024年以南方有色等龍頭企業爲核心,圍繞有色金屬產業貫通上下游,強化產業耦合,積極洽談3萬噸錫金屬新材料項目,引進年產180萬噸錫鋅礦資源開發等項目,簽約金額達33億元。
在河池南丹工業園區,以南方有色爲核心,衆多配套企業共同發展,構建了集資源保障、技術創新、綠色發展於一體的有色金屬產業鏈生態。“2024年,南丹工業園區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3億多元,同比增長39%以上,創歷史新高。”南丹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覃大軍說。
南方有色參與組建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有色金屬低碳循環利用創新聯合體,聯合多家單位圍繞銅及有色金屬冶煉技術、下游高端材料開發等關鍵技術難題實施一體攻關。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綠色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冶金行業要從科技創新中發展先進生產力,不能走破壞綠水青山的老路。”周南方說,未來,南方有色將繼續堅持創新求變的理念,爲發展注入核心競爭力。 (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