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評論員:再過100天,共同見證歷史性的十五運

南方日報評論員:再過100天,共同見證歷史性的十五運

北青網

還有100天,我們就將迎來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目前,全運氛圍日漸升溫,各項籌備工作也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粵港澳三地正緊鑼密鼓、精誠合作,致力於爲全國人民奉獻一場精彩的歷史性體育盛會,一場促進區域融合、推動國家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時代盛典。

體育承載着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黨中央、國務院着眼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重大部署,由廣東、香港、澳門聯合承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這既是全運會辦賽史上的創新實踐,也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創新實踐,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從2021年8月國務院批准粵港澳承辦,到2024年4月賽事組委會成立,再到現在倒計時100天,三地按照“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各項籌備工作。現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籌備已經進入最後關頭,各地各單位要從政治高度深化認識,以高的標準、嚴的要求、實的作風把各項工作完成好,努力向全國人民、全省父老鄉親交出一份好的答卷。

“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十五運會的競技體育比賽項目共設34個大項419個小項,預計1.5萬餘名運動員參加決賽,羣衆賽事活動共設23個大項166個小項,預計1.1萬名運動員參加決賽,規模空前。在場館建設方面,十五運會首次實現全運歷史上不新建大型場館,廣東賽區75個比賽場館中超過90%爲現有場館升級改造,有效降低了辦賽成本。在開閉幕式和觀賽體驗上,十五運會將綜合運用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充分展現高科技與體育盛事的深度融合。目前,十五運會競賽場館改造全面收官,競賽總日程已正式發佈,68場測試賽已完成過半,羣衆賽事活動如火如荼,“全民迎全運、全運惠全民”氛圍日漸濃厚。

本屆全運會和殘特奧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組委會探索出“三地三同”聯合辦賽模式,即“同頻溝通、同心決策、同步執行”。會徽、吉祥物等廣泛徵求意見,處處象徵着三地同心同源、深度融合;賽事安排“廣東爲主、港澳優先”,綜合考慮城市特色和項目優勢,顧及港澳市民喜好;跨境賽事設計“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模式,運動員可以6次無間斷通過港珠澳大橋三地口岸……通過高密度溝通協商,十五運會在六大重點領域達成共識,分別是跨境賽事、口岸通關、人車證件、食品安全、綠色辦賽、賽事日程。屆時,預計內地前往港澳參賽人員將超6000人、港澳來內地參賽人員將超3000人,方便快捷的通關將讓參賽和觀賽都能感受到“粵港澳路路通、大灣區一家親”。

進入最後攻堅階段,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使命也更加光榮。各地各部門必須進一步發揚連續作戰優良作風,高質高效做好各項籌備工作,充分展現廣東擔當、廣東能級。要加強統籌協調,密切與港澳協作,抓緊推進開閉幕式、信息化建設、賽事組織、火種採集、火炬傳遞等重點工作,進一步突出特色亮點,努力做到出新出彩;加強省市聯動,制定賽時食宿、交通、醫療等綜合保障方案,爲運動員、技術官員、媒體記者提供系列暖心服務,讓每一位來客賓至如歸;加強潛力挖掘,統籌文旅資源,打造“觀賽+旅遊”消費新場景,力求讓更多人能夠走進賽場、感受比賽、體驗賽事;加強宣傳推廣,抓住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集中報道,組織各地特別是賽事承辦地抓好氛圍營造;加強風險防控,抓好賽事、食品、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築牢安全防線。

還有100天,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全省上下要秉持辦賽理念,貫徹辦賽要求,全力抓好各項籌備工作,確保精益求精、萬無一失,只留經典、不留遺憾,全力打造一場彰顯制度優勢、展示灣區特色、體現嶺南風格的精彩運動會,向全社會、全世界展現大灣區的風采。

南方日報評論員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