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纏異位性皮膚炎 生物製劑救
異位性皮膚炎已進入生物製劑幫助控制的新時代。左起爲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理事黃毓惠、榮譽理事長朱家瑜以及病友黃小姐。(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提供)
異位性皮膚炎是溼疹的一種,但卻是溼疹中最難纏的慢性病。皮膚科醫師指出,自己的孩子從2歲到現在26歲,都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只要熬夜趕報告、打掃教室就會發作。許多民衆誤以爲這是可短期治癒的疾病,但正確觀念應是追求長期穩定控制。現在皮膚科已有武器可「調體質」,能打破發癢、搔抓的惡性循環。
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皮膚炎有接觸性、脂漏性、異位性,其中的異位性皮膚炎是特別難纏的,除了皮膚搔癢、紅疹和疼痛不適等症狀之外,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異位性皮膚炎還可能與焦慮、憂鬱、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慢性蕁麻疹,甚至腦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共病風險相關,影響青少年病友的生長髮育、人格發展。
許多民衆誤以爲異膚是可短期治癒的疾病,但朱家瑜表示,他隨便一個病人就看了20年。連自己的孩子也是從2歲到現在26歲,都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每當熬夜寫報告、天氣變化、鞋子穿太久、打掃教室寢室、住到不乾淨的民宿就會發作。雖然病根一直在,但如今可以透過醫學,把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得非常好。
臺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大部分的皮膚病都源自於免疫功能失調,中醫都說「調體質」,如今皮膚科醫師也會這麼說,靠着免疫藥物,可讓體質變正常。介白素IL-13是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如今已有新一代生物製劑,對介白素IL-13的親和力高、解離速度慢,更有助長效穩控舒緩,部分病友使用4個月後,停藥1年,仍可維持穩定不復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