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小紅書音樂派對首秀珠海,三張“王牌”成國際流量“接口”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彭敏靜 珠海報道

日前,一大批國外TikTok用戶涌入,小紅書秒變“地球村”,一夜爆火。

面對如此潑天流量,各地文旅開始花式“整活”。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安徽、湖北、山西、新疆、甘肅及北京、深圳、蘇州、杭州、寧波、成都等諸多省市再內,紛紛發佈英文視頻、海報等,與中外網友互動。

當大家還在討論,哪座城市能夠接住這波流量時,珠海已經向全球發佈,成爲小紅書地球村音樂派對的首個線下舉辦城市。

2月14日晚上,中國廣東,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內,一場音樂秀上演。當舞臺中央的燈一亮,歌聲響起,粉絲們的應援聲開始點燃整個夜晚。

隨着演唱會經濟、盛事經濟、流量經濟等新業態的蓬勃生長,舉辦具有年輕屬性的賽事活動,爲塑造城市IP、提升城市知名度提供了一條創新路徑。儘管與國際大都會相比,珠海並沒有赫赫聲名,但業內人士卻認爲,無論是舉辦國際賽事的經驗還是城市文旅活力,珠海都堪稱是國際化活動的一匹“黑馬”。

從某種意義上看,小紅書音樂派對首秀珠海,更像是一場“考試”,不僅考驗着這座城市能否將“流量”轉化爲實實在在“留量”的能力,更考驗着這座城市如何向全球展示“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獨特魅力與活力。

三張王牌成就“國際會客廳”

近年來,國內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爆發式增長,通過短期的“人流聚集效應”和長期的“品牌效應”雙向發力,助力文旅消費增長。

在各地“重金買馬”邀約演唱會落地的時代,小紅書爲何選擇珠海?

“珠海的‘城市標籤’都非常符合小紅書用戶愛分享、愛探索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小紅書的力量,把珠海這座城市傳播給大家,這也是我們此次選擇珠海作爲音樂派舉辦城市的初衷。”小紅書商業化地產負責人喬依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珠海青春活力的城市基因和小紅書的調性高度契合,首先是珠海是宜居宜業宜遊的海濱城市;其次是珠海的國際化基因,珠海毗鄰港澳,也是大灣區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此外珠海擁有非常多年輕受衆,而且有着深厚的人文氛圍。

實際上,躍升“國際會客廳”,珠海有三張“王牌”。

區位所帶來的流量經濟是珠海的首張“王牌”——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打通了珠海聯動港澳及國際市場的大通道。

攜程近期發佈的《2025年春節旅遊總結報告》指出,得益於2024年簽證便利化、免籤朋友圈擴容、240新政施行等跨境遊政策利好影響,跨境遊成爲蛇年春節旅遊市場增長引擎。報告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跨境遊訂單同比增長三成,成爲僅次於深圳、上海、廣州、北京的入境遊熱門目的地。

分析人士認爲,未來隨着中國進一步全面放寬過境免籤政策,珠海的跨境遊將迎來發展高潮,這讓原本就處於港澳遊客“北上消費”首站的珠海,再添國際消費之翼。

城市品牌國際化則是珠海的第二張“王牌”。珠海沙灘音樂節、草莓音樂節、VAC電音節等,已然成爲珠海時尚和國際化形象的重要標籤。這類活動不僅能通過遊客消費帶動城市文旅經濟,並且在社交平臺上的分享與傳播進一步加強了珠海的文化傳播,打響了珠海的國際文化品牌,吸引了更多外國遊客和國際媒體關注。

“早在今年1月底,小紅書就在線上陸續舉辦地球村音樂派對,引發全網大量關注。這次我們把活動以線下的形式落地珠海,邀請了來自於海內外的多位音樂達人,共同感受來自於地球村的文化交流與碰撞。同時,我們還組織了音樂達人、KOL參觀珠海的旅遊觀光路線,感受珠海獨樹一幟的城市景觀。”華髮股份首席品牌官樑曉東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此次音樂派對首次實現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轉變。

各類演唱會、村BA等賽事因“年輕人”而生,也因“年輕人”而興,這是珠海的第三張“王牌”。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珠海市常住人口中15—59歲人口占比74.12%,比全國高出約11個點。此外,珠海高校林立,以高新區爲例,擁有四所知名高校,其中三所985大學,有5.5萬在校大學生,“985濃度”廣東省第一。全區大學以上學歷人才超8萬名,佔常住人口近40%。

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靜靜表示,創新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尤其是演唱會、音樂節,不僅爲珠海帶來直接經濟收益,還極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塑造了年輕、時尚、國際化的城市品牌。

從借賽事引流到本土化建生態

“爲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爲年輕羣體的消費新風尚。隨着大型演唱會和戶外音樂節的興起,珠海這座濱海城市也迎來了不少“流量”。

珠海不僅打造了沙灘音樂節等本土音樂品牌,還引進草莓、VAC等重點音樂品牌。如何接住“流量財富”,成爲珠海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

經濟觀察人士表示,音樂節的“流量財富”並非唾手可得,城市需要在規劃、運營、品牌塑造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接住這份“財富”,並將其轉化爲長期發展的動力。

“目前,如何合理規劃、建設完善專業化場地仍是一個難題。”黃靜靜坦言,大型演唱會和戶外音樂節對場地要求較高,不僅需要足夠的空間,還需完善的交通、安保等基礎設施。

這對珠海而言,早已輕車熟路。近年來,珠海成功舉辦了珠海藝術節、華語紀錄電影大會、珠港澳交響音樂會、珠港澳合唱音樂會、粵港澳流行音樂唱作大會、珠海莫扎特國際青少年音樂周、珠海市“濱海之聲”暨灣區之夜音樂會、中國國際馬戲節、2023廣東旅遊文化節等城市文化品牌活動,反響較好,極大提升了珠海文化品牌感染力和影響力。

黃靜靜表示,目前珠海已對全市演藝場地資源進行全面梳理,涵蓋劇院劇場、展館、中小型文化空間、戶外硬地、綠地、沙灘等多種類型,並將相關信息製作成摺頁,投放至市民服務中心、行政服務窗口以及重點文化場館,爲活動籌辦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保障。

除了場地問題,活動的經濟效益與成本控制也是珠海必須直面的挑戰。

業內人士建議,在活動初期投入較大或運營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優化票務策略、引入商業贊助等方式有助於分攤成本、提升收益。珠海還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推動音樂節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例如,結合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設計獨具特色的文旅項目,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提升消費水平。

當前音樂節市場競爭激烈,珠海亟需培育、發展本土特色品牌,避免同質化競爭。城市如何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避免陷入“千城一面”的困境?

黃靜靜透露,未來,珠海將重點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培育本土特色音樂品牌,聯合頭部企業引進打造音樂品牌,同時強化與港澳文旅資源聯動,提升活動頻次與品質,推動珠海文旅產業的長期發展。

“不僅限於音樂節,珠海還將重點發展戲劇、舞蹈、民俗文化、藝術展覽等活動。未來將進一步策劃舉辦各類型文化品牌活動,打造更高質量的文化盛宴。”黃靜靜說。

黃靜靜表示,珠海將繼續加強與港澳及周邊城市的文化資源聯動,推動如“音樂+海島+旅遊”等跨界融合的文旅活動。同時,將更多珠海特色文化資源與現代娛樂元素結合,創造獨具珠海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

從借賽事“刷臉”到“近悅遠來”建生態,珠海正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流量財富”。

未來,珠海如何作答“執行”這道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