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再生水供應鏈成形 打造半導體業水資源防線
臺灣半導體產業用水需求攀升,推動再生水政策全面加速。臺南市政府斥資10億興建仁德再生水廠。記者萬於甄/攝影
臺灣半導體產業用水需求攀升,推動再生水政策全面加速。隨着高雄橋頭、楠梓雙再生水廠佈局逐步到位,結合臺南永康、安平及最新啓用的仁德再生水廠,全臺再生水供應鏈成形,爲臺積電(2330)等高科技廠打造堅實水資源防線。
高雄橋頭再生水廠工程進度已突破八成,預計2026年第1季啓用,初期每日可供應3萬噸,最終提升至3.5萬噸;楠梓再生水廠預計2028年上線,初期每日供應2萬噸,擴充後達7萬噸。兩廠合計最終規劃每日可供水10.5萬噸,規模居全臺之冠,專供臺積電高雄廠及楠梓產業園區,打造全臺最大產業再生水供應網絡。
南臺灣再生水廠概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除高雄雙水廠,臺南亦以三座再生水廠串連形成穩定供應鏈,包括永康再生水廠每日供應1.55萬噸、安平廠每日3.75萬噸,4月23日啓用的仁德再生水廠初期每日供應8,000噸、可擴充至1萬噸。三廠目前每日合計供應約6.1萬噸。隨仁德擴充及永康、安平後續提升計劃推進,臺南市規劃2026年整體再生水供應量可達每日8.8萬噸。
內政部指出,中央已投入逾100億元經費,協助臺南市政府完成永康、安平與仁德三座再生水廠建置,今年4月起臺南每日再生水供應量已達6.1萬噸,相當於三分之一座烏山頭水庫供水量,接近在地產業用水需求一成,除可紓解枯水期產業用水壓力,亦具備水資源調度與備援功能,強化區域供水韌性。
這一系列再生水策略,不僅穩固半導體產業擴廠計劃用水基礎,有效減少對民生用水與地下水資源依賴。臺積電南科廠去年已率先導入再生水取代部分製程用水,成爲全球高階晶圓製程導入再生水首例,展現半導體產業永續轉型的領先佈局。
內政部強調,未來中央將持續攜手地方建設污水與再生水設施,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擴大再生水源供應,進一步強化水資源利用彈性,促進產業升級與區域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