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貓潮來臨!幼貓除蚤1次看懂 獸醫教你選對合適產品阻斷傳播鏈

▲面對奶貓潮,幼貓除蚤該怎麼做?(圖/Envato Elements、醫師提供,下同)

寵物中心/綜合報導

春夏交替是貓咪繁殖高峰期,也是「奶貓潮」來臨的時節。許多飼主在這段期間撿到剛出生的幼貓,卻常因不熟悉照護方式而手足無措。花蓮高橋動物醫院殷宏源院長提醒,從外面撿回家的貓咪,10只有9只都會有跳蚤問題,甚至可能處於傳染病潛伏期,因此至少要隔離觀察一週,避免與家中其他動物直接接觸,以及特別注意幼貓除蚤的時機與方法。

幼貓體質脆弱,跳蚤恐釀致命風險

初生貓免疫力低,一旦遭跳蚤寄生可能會導致多種疾病上身。「例如血巴東蟲症就會導致發燒、貧血、食慾不振甚至危及生命;而絛蟲等腸道寄生蟲,也常透過跳蚤傳播。」殷宏源院長表示,如果飼主不確定幼貓有沒有跳蚤,建議儘早送醫檢查、經獸醫師評估小貓周齡與健康狀況後,再選擇合適的除蚤產品與照護方式,才能協助小貓穩定成長、遠離危機。

撿到小貓怎麼辦?「周齡判斷」是照護第一步

憑藉着多年臨牀經驗,殷宏源院長髮現,「判斷貓咪年齡」對於一般民衆來說並不容易,因此建議一撿到貓就找獸醫師協助,進行周齡判斷與基本健康檢查。後續無論是驅蟲或用藥,在獸醫師指導下使用,也更能確保貓咪安全。

一般來說,網路上大家常講的「小奶貓」,泛指尚未斷奶的貓咪,約介於出生至4至6周齡間。等到斷奶後至滿1歲,則進入「幼貓」階段。這段期間小貓就像嬰兒一樣,需要細心觀察與照顧,從餵奶、大小便、離乳階段的飲食安排到疫苗接種,都是飼主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幼貓除蚤別急!獸醫教你從周齡判斷到照顧奶貓全掌握。

殷宏源院長指出,如果撿到剛出生的小奶貓(出生3天至1周內),需每1至2小時餵食一次(包括半夜);到了第3周,可延長到每3至4小時一次,而第4周後則可調整爲每5至6小時一次。餵奶後還需使用溼紙巾輕拍屁股,幫助牠們排便。

此外,如果撿到與貓媽媽分離的小奶貓,只能以市售貓咪專用奶粉餵食,但奶粉畢竟非貓咪母乳來 源,較容易出現腸胃不適、拉肚子、營養不足等情況,因此更需密切觀察飲食反應並及早諮詢獸醫師。當小貓約6至7周大時,就可以開始離乳,嘗試從液態奶轉換到固體食物,建議可從肉泥或泡軟的幹飼料少量開始,幫助牠們慢慢適應,避免引發腸胃不適。

至於疫苗預防接種方面,殷宏源院長依「世界小動物獸醫協會」的建議指出,貓咪6至8周齡就可開始接種疫苗。如果幼貓未飲用母奶、缺乏抗體保護,可提前於6周陸續施打四劑疫苗;有吸收母乳抗體者,則從8周起施打三劑即可。

幼貓有跳蚤怎麼辦?三步驟處理不驚慌

「跳蚤不僅可能叮咬飼主,還可能傳播如血巴東蟲、絛蟲等寄生蟲給貓咪。」殷宏源院長說明。他指出,發現跳蚤時,代表牠們可能早已散佈在貓咪身上或環境中。建議應該採取以下3步驟應對:

1. 觀察症狀

貓咪身上是否出現搔癢、紅疹或黑褐色跳蚤糞便。

2. 貓除蚤前應諮詢獸醫

若小貓尚未滿8周,尤其約1個月左右的奶貓,若有除蚤上的需求,建議先帶至動物醫院評估合適的驅蟲方式。

3. 清潔環境

跳蚤卵經常也潛藏在貓窩、地墊、沙發縫隙等處,必須全面吸塵、消毒、清洗並曝曬這些用品,防止跳蚤孵化。

▲幼貓有跳蚤怎麼辦?觀察症狀、選對幼貓除蚤產品及環境清潔不可少。

小貓多大可以除蚤?多久要驅蟲?獸醫教你依不同周齡選對幼貓除蚤用品!

許多新手飼主常常會問:「小貓多大可以除蚤?多久需要驅蟲一次?」殷宏源院長表示,幼貓驅蟲應依照不同年齡選擇合適的產品與頻率。市面上的除蚤產品琳瑯滿目,但對於年齡較小、體質較弱的幼貓而言,使用上更需謹慎。對此,殷宏源院長特別整理幼貓除蚤原則與驅蟲頻率,確保小貓能健康成長。

● 2日齡以上奶貓:經獸醫評估後可考慮選擇溫和的噴劑類產品,例如:蚤不到噴劑,進行初步防護。

貓咪驅蟲多久可以洗澡?抓準「這時間點」最安全!

很多飼主也常問:「貓咪驅蟲後多久可以洗澡?」或是誤以爲幫貓咪洗澡就能驅除跳蚤,但實際上效果有限,因爲寄生蟲對水和清潔劑並不敏感,就算洗掉看得到的跳蚤,蟲卵仍可能潛藏在毛髮或環境中等待孵化,用抓的也抓不完。殷宏源院長說明,最有效的驅蟲方式仍是經獸醫師指導下使用噴劑或滴劑,才能從源頭中斷跳蚤的繁殖循環,真正保障貓咪健康。

一般來說,滴劑驅蟲建議1個月做一次,噴劑則約3至4周。由於滴劑多設計爲單貓使用,多貓家庭如果有預算考量,噴劑也會是不錯的選擇。無論選擇滴劑或噴劑,投藥「前後48小時內」都應避免洗澡。如果想幫貓咪洗澡,建議可等投藥2天后再洗澡。

別讓跳蚤反覆循環!打造「行走的驅蟲劑」,全面阻斷寄生蟲防護鏈

想要真正阻絕跳蚤再度孵化,除了處理貓咪身上的成蟲,環境也要同步驅蟲才能雙管齊下!

● 貓窩與地墊:需定期清洗、曝曬或更換。● 沙發與地板縫隙:定期吸塵處理。● 母貓與同住貓咪:同步使用安全驅蟲的產品,避免交叉感染。

▲幼貓除蚤其中一個關鍵,從環境打掃做起。

殷宏源院長也補充,經常有飼主認爲室內貓不需驅蟲、打疫苗,但其實人類外出帶回的飛沫、糞便、寄生蟲等都可能導致間接傳播疾病。國外研究也顯示,定期有驅蟲、打疫苗的貓咪,平均壽命是比較高的!施打疫苗也是給醫生檢查貓咪健康的好時機,有異常狀況也能及早發現。

殷宏源院長特別提醒,最近有網友在社羣上分享影片,提到許多市售的環境清潔劑或除蟲噴劑,雖然標榜動物友善,實際上卻含有對貓咪毒性極高的「除蟲菊」成份,貓咪容易因舔毛的習慣,不慎誤食沾染在身上的清潔劑而中毒。因此飼主在選擇環境用藥時,務必要留意成份標示,避免貓咪暴露於潛在風險中。

「其實定期使用驅蟲藥的貓咪,本身就具備防護效果。牠們經過的地方,若有跳蚤或其他外寄生蟲想跳上來吃毛屑、吸血,就會接觸到藥性而死亡。」因此,有規律驅蟲習慣的貓咪可被視爲「行走的驅蟲劑」,不僅自身受保護,也能有效中斷跳蚤在環境中的傳播鏈。殷宏源院長強調,這樣的良性循環需持續規律用藥一段時間才能發揮最大效果,但長期下來,整個家庭空間幾乎可以不再受寄生蟲干擾。

驅蟲從第一天開始,守護貓咪健康每一天

無論是幼貓或是成貓,一旦遇到跳蚤問題未即時處理,不僅危害健康,更可能波及整個居家環境。殷宏源院長也再次提醒,驅蟲不該等到發現跳蚤纔開始,應該從飼養第一天就落實!唯有從周齡判斷、適合的產品選擇到環境清潔全面落實,做好防範於未然,才能真正守護貓咪與家庭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