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不缺愛的人,纔有愛人的能力
確實有人擁有無條件的愛。
hi,我是貓。
前天信守年前的承諾帶女兒去看了《哪吒2》,這片子時長2個小時24分鐘,看之前我是有點擔心太久了孩子坐不住,不過好在畫面效果不錯,太乙真人的現代梗幽默搞笑也很戳人,她全程跟着樂呵樂呵地看完了。
我知道她肯定看不懂這部動畫裡面的黑色部分,畢竟她才4歲多,什麼玉虛宮隱喻白宮、天元鼎上的美元標誌、滅魂丹是某病毒、位列仙班要考編、申公豹這個小鎮做題家有多苦逼……能看出來纔有鬼。
對於她以及很多人來說,電影院這兩個多小時是去消費的,消費情緒、消磨過年假期突然多出來的大段時間。
電影的劇情、套路反轉幾乎都能提前猜到,所以在反轉出來的時候我沒有太震驚,不知道該說是年齡大,見多識廣給的好處,還是當下影視作品的套路太雷同,總之是完全不出所料。
但這不失爲一部叫賣又叫座的電影,從票房就能看出戰績斐然,已經突破40億,有望衝擊中國電影史上的新記錄。
我現在有一個感覺,不管是什麼產品,電影、商品、一篇稿子都好,倘若在市場上有人買單,能獲得市場認可,甭管你覺得它如何不對你胃口,如何不怎麼樣,存在即是合理的。在這個你爭我奪的世界,你的想法不重要,市場的想法重要,只要有人買單,那就說明有一定的道理。
想要有所成應該嘗試用不同的角度,用線性立體的視角去看待事情發生、發展的規律,纔有可能找到新機會。電影你從什麼角度看、什麼視角解讀都可以,反正是人創造的作品,隨便打扮都行。我們是觀衆,是消費者,是買單的人,自己怎麼想當然無可厚非,反正也不需要上稅。
但是賺錢呢?你自己空想試試,你一意孤行試試,有團隊的褲腰帶繫着好幾口人嗷嗷待哺,沒團隊的自己嗷嗷待哺,根本沒時間跟機會讓你在那抓瞎。
你得學會從用戶視角來,很多人的失敗就是把自己定位錯了,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失去了自我,一些不重要的場合又過於自我,這就產生了失敗。
比如《哪吒2》電影裡面,在我看來就是導演餃子在討好自己與討好市場中取的一個平衡。
顯而易見裡面最“我”的表達,當屬催淚的父母親情,雖然老套,但也是一道精心烹飪的情緒預製菜,根本就是取材於他與自己父母關係的內核:擁有父母無條件支持是何等幸運。
你去搜索一下導演自己的親身經歷就知道,咱們東亞家庭沒有幾個人會有他那麼理想化的父母。有多少父母會在你大學讀醫後,半路允許你轉行做動畫呢?不僅允許,還自討腰包,無條件支持他從頭再來。
有多少父母會在你剛畢業一年的時候,支持你辭職在家自己摸瞎搞自己的作品?沒有幾個,大部分的人到了大學畢業之後,就是自生自滅,存亡自負,不要求你往家裡掏就不錯了。
注意,餃子可不是什麼富二代,他父母也不過就是傾其所有,毫無退路的託舉罷了。對於我這個從來沒得到過這種待遇的東亞孩子來說,原以爲這不過就是戲劇、藝術表達,最後恍然大悟,這世界真的有人如此幸運地擁我不曾體驗過的純粹父母之愛。
這也就很容易解釋了那句“愛流向了不缺愛的人。”到底是什麼意思?真正不缺的人,才真的有愛人的能力。
出了影院我也不禁思索,對於很多缺愛的人來說,還能做得了這樣的父母嗎?這個問題大概只能留給這一批父母自己去悟道跟修行了。以後一定會有很多像敖光一樣的父母意識到,“父母的經驗只想爲你謀個幸福,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去闖。”。
當然電影裡面除了戳人的親情淚之外,哪吒的魔童形象,申公豹的小鎮做題家、邪惡的壽桃,以及衆多的隱喻其實恰恰說明了,非黑即白的二極管思維已經不管用了,人性的複雜程度遠超你的想象。
申公豹的執拗也許是遭遇不公之後的憤憤不平,壽桃的正義是無數妥協跟屈服換來的苟且,金色不一定是正義,黑色也不再是邪惡。
是敵是友,不過是立場而定。
我想這種立意,也是符合當下市場所需,作爲一個內容創作者,你要學會從用戶視角出發,辯證統一地看待人事物。
作爲一個想努力往上爭的人來說,底色善良沒有錯,但是善良不是一味地固執己見,需要帶點鋒芒,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配擁有這麼好的你。
點亮【贊和在看】,讓錢和愛都流向你。
關於貓:
一位談錢羞恥,希望通過正確認識金錢療愈自己的30+女性。每天分享一個金錢有關的小故事和觀念,突破思維,終身成長,持續更新。
掃碼圍觀朋友圈(備註來意:【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