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跟隨白沙屯媽前行的記憶....曾經走完全程有好幾年都是個位數
白沙屯媽神轎回宮,軟身媽祖在信衆「進喔」的呼喊聲中安座。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往北港徒步進香是全國目前僅有的三大長程徒步進香之旅,經媒體報導,加上十多年來網路社羣、網路電視臺、通訊軟體及全程直播的帶動,且多了「粉紅超跑」熱門暱稱,報名香客人數今年已爆量到驚人的近33萬人,進香隊伍已從早年的「游擊隊」成了「超級軍團」,引發無數話題,其中不少「神蹟」更是讓香客津津樂道。
往年維持長程徒步進香的媽祖廟僅有大甲媽和白沙屯媽,近年來桃園龍德宮也開始加入長程徒步進香,但其中,只有白沙屯媽進香「沒有路線」、「沒有固定停歇時間」,在未知的進香旅程裡,處處有驚奇和話題。
尤其讓信衆或非信衆感受到白沙屯媽進香的迷人之處,包括沿途住家、公司行號熱情供應各式飲食餐點或休息空間,都讓隨香客感受溫馨,媽祖婆的信仰凝聚人與人的美好互動,在實際體驗加口耳相傳,許多人蔘加過一次,就難以忘懷,開始邀約親朋好友組隊,年年參加不缺席。
卅多年前在沒有手機的年代,徒步隨香客一旦落隊,想再找尋神轎已非易事,早年優劇場、金枝演社等著名錶演團隊也參加,視爲精神、體力的試煉,可讓表演更有底蘊,當年白沙屯媽進香僅約千人,但到北港朝天宮刈火時,信衆從四方匯聚而來,就有萬人聲勢,多年前就已成爲來朝天宮刈火進香最大的團隊。
早年記者曾在彰化遇上大甲媽龐大的進香遶境隊伍,比較兩大徒步進香團的不同,覺得大甲媽的大陣杖有如軍容壯盛的閱兵隊伍,白沙屯媽有如行蹤飄忽的「游擊隊」,甚至神轎引領香客潦過濁水溪,但隨白沙屯媽爆量至卅三萬人蔘與,當年的游擊隊如今已成超級軍團;過去大甲媽、白沙屯媽「王不見王」的說法,也早已被打破。
白沙屯媽進香之旅以前標榜純樸極簡,沒有賽錢箱、陣頭車及電子花車隨行,也沒國家級首長來參香,如今也改觀,不但陣頭車數量驚人,小英前總統來過五次、總統賴清德也來過三次,拱天宮有些資深幹部其實滿懷念「那些年」進香的純樸特色,但是好是壞沒有比較的意義。
白沙屯媽進香活動人數持續暴增,今年會有多少人堅持全程徒步難以推測,以往隨香客成千上萬時,但能堅持走完全程的香客比率其實不高,有好幾年都是個位數,這與進香期間長短、能否請假、體力負荷是否足以支撐「急行軍」都有關,能走完全程可領取小錦旗,無需驗證,因爲「有誰願意欺騙媽祖婆」,白沙屯也流傳一個說法,莊頭在地人向老闆請假時,一手拿假單,另一手則是辭呈。
卅年前,白沙屯媽起駕登轎儀式,本報記者是全場唯一的媒體人,廟方還用麥克風介紹,請滿殿香客讓出路來,將記者請到神龕前方便拍照,但隨着香客人數不斷暴增,別說請入,連想擠進大殿「門都沒有」。
白沙屯媽迴鑾北返回鑾,通霄、苑裡地區多處可見吊車炮相迎。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徒步進香途中,香客及民衆爭相「躦轎底」祈求媽祖賜福。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停駕在苗栗縣通霄鎮公所,員工驚喜萬分,直說「好感動」。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回宮安座,爲進香之旅畫下圓滿句點。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往北港進香,雖然途中雨勢不停,但信衆的熱情和虔誠,讓臺一線公路爲之沸騰。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徒步進香蓄勢待發,近十八萬香客大軍在凌晨登轎出發往北港。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西濱快速公路白沙屯至通霄路當年辦通車典禮,白沙屯媽帶領上千信衆參加,並巡行近十公里長的通車路段祈福,場面壯觀。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在北港朝天宮刈火後,準備起駕回鑾,成千上萬信徒在朝天宮外恭送白沙屯媽北返,踏上回宮路,場面壯觀。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率領信衆回到通霄,沿途受到信衆和居民夾道迎接,炮聲不斷,雖然雨勢不停,但信衆的熱情讓臺一線公路爲之沸騰。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西濱快速公路白沙屯至通霄路段當年辦通車典禮,由白沙屯媽帶領上千信衆參加,並巡行近10公里長的通車路段祈福,場面壯觀。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媽登轎,帶領上萬信衆一路冒雨南下。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由信衆恭請起駕,準備登轎出發往北港朝天宮刈火。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深夜起駕出發,凌晨帶領信衆沿通霄臺一線公路南下,信衆人車塞爆公路,熱鬧非凡。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往北港徒步進香活動充滿挑戰和未知,每年都吸引大批隨香客。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白沙屯媽爲「軟身媽祖」四肢關節都可活動,這尊神像的年代比拱天宮建廟更久遠,集開基、鎮殿、北港進香三大任務,每年起駕前並由婦女負責爲神像沐浴更衣。記者胡蓬生/攝影
延伸閱讀